锦城湖畔一楼商铺仅30000多元的推销电话,已经是第N多次接到,对方迫切的心境用一种近乎渴求的语气表达出来,差不多要带出哭腔。就算是没有“熔断”,商业地块也很难拍出高价,甚至因无人问津而流拍。
除了公寓这种“类住宅”产品,成都40年商业产权的房产,已经很难让投资客产生兴趣。
土地、商铺、写字楼全面遇冷,成都商业地产提前入冬。
如今的成都,商业用地和商业产权房产集中上市,供应过剩而需求不足,库存还在增加。
照理说,针对住宅市场多限齐下的调控应该会将热钱逼向商业地产领域,但事实恰恰相反。
住宅越限越涨,越限越买,投资客很配合地伙同开发商抬高房价,心甘情愿地支付巨额渠道费、茶水费和种种其他明目的额外费用,只为囤积房源。
不限购且供应充足的商铺、写字楼一房难售,开发商也不愿意为商业地块买单,而土地和房源断供的住宅市场却是抢到打破头。
在住宅限购之前,这一切都是难以想象的,而且,限购之前的商铺和写字楼也不像现在这么难以销售。
成都的商铺和写字楼价格已经处于下降空间,包括售价和租金。
住宅投资回报率低于商铺的历史,在2017年的成都开始改写。
当年,没有各种限字当头的调控政策,成都的商铺价格能够达到同楼盘住宅的十倍。那个时候,开发商说得最多的便是住宅不赚钱,全靠商业盈利。通过各种组合优惠变相降价是住宅销售的“杀手锏”。
如今,住宅价格不仅毫无优惠,而且拒绝任何非全款的支付方式,趁机要大捞一笔的银行不断上调房贷利率,但其企图被开发商的全款政策击得粉碎。
降价中的商铺和写字楼价格正在与住宅形成“倒挂”,而这只是刚刚开始。随着新房源的陆续推出,成都商业地产过剩的后续作用将不断增强。
已经有相当比例的商铺和写字楼投资者,正在成为“接盘侠”,或者说“炮灰”。
对于商业地产的颓势,并没有任何救市政策出台,商铺和写字楼投资者只能认栽。
住宅,是房地产调控的核心,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
对于如今的住宅炒作,有一句俗语说得明白:别看现在闹得欢,小心以后拉清单。
房地产当然不会倒下,住宅市场更不会崩盘。但炒商铺和写字楼的人们已然感受到冰山破裂的洪荒之力,非自住的炒房客被“清洗”应该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商业地产,一直以来都是处于“自生自灭”的轮回中,炒上天,政策不管,跌到底,政策也不会救。
住宅呢?会有很多人因为炒房富起来,但这绝不可能持续太久。政策的每一次强力干预都是针对住宅的,一旦触到霉头,炒房客就会付出代价。
让一部分人先买到房,然后其他人就可以不用买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