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摸底公众职业态度,2001份问卷统计显示,2016年最不被受访者看好的职业或行业排名前三位分别是:1实体零售业(34.5%)、2建筑业(30.3%);3房地产业(29.9%)。
说多了都是泪,商业地产人反正横竖都中枪。
试想想前两年到处都是华丽转身:代理行转身跳到开发商,年薪30万转身过百万,从业三五年就是商业项目副总的也不是个案。“好日子”没过几年,商业地产行业似乎好日子不在了。从高层到基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以前等着过完春节拿完年终奖再跳槽奔个好职位,现在不但没了年终奖,很多商业因业绩不济,还时刻准备着被裁员。
这一年多来,地产圈内的很多渠道都弥漫着波动的情绪。特别是第三方服务机构,无论是诸如外资顾问公司五大行,还是本土大小代理行,能啃着老本行好好活着就算不错。以公司战略调整和发展创新业务为名,带来的人员调整、职位调整、部门调整越来越多,究其实质,还是一句话——房地产传统业务已萎靡。
当拿着高薪的6070后因业绩压力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时,正值职场奋斗期的8090后也迎来了这些年来少有的迷茫:商业还有没有机会?商业地产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在我看来,商业地产还在创业期,没有创业心态的从业者快闪开!
中国的商业地产发展就那么几年,刚刚经历野蛮生长状态,就像青春期一样迷茫冲动。跟欧美发达商业地产市场比起来还TOO YOUNG TOO NAIVE。
传统业务的萎缩,意味着新型业务的兴起;商业地产产能过剩,意味着盘活存量的时代到来;原有行业格局的颠覆,意味着拥抱新技术、发现新需求的机遇来临;企业的倒下,意味着个人的崛起。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商业地产模式创新的时代,也是8090后商业地产人快速崛起的时代。欧美商业地产经历了漫长的蜕变过程,而中国短短几年就经历了欧美三四十年的开发规模,稚嫩的商业地产跟欧美巨头们都同时遭受了相同的社会趋势影响:新技术和电商。
可能在这些新变局中,6070后的操盘经验不灵了,欧美发达市场的传统模式不灵了,所有的从业者似乎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
这就是8090后商业地产人所面临的最佳的历史机遇:在创新中崛起,从实干中转型!
这两天跟大悦城的朋友聊天,著名的骑鹅公社和五号车库的操盘执行者居然是87年的小姑娘,干练、有思想、有冲劲,又遇上了好的平台,用创业的心态参与到商业地产新模式的研发之中,一路从数据研究、项目策划、招商到运营,不断学习持续转型,乐此不疲。
在创新中转型,就要善于抓机遇。地球人都知道的一句话,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头脑。抓机会之前,持续了解行业趋势就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几个重要的趋势:
1.商业地产营销时代走向运营时代,存量资产管理成长期饭碗。
商业地产作为典型的经营性物业,就是在持续经营中提升价值,一卖了之绝不可取,整个行业对运营的重视在得到空前提升。
短短几年内新的商业项目爆发式地立项开发,使得商业地产行业不得不面对产能过剩的局面,如何盘活商业地产存量,有效去化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随着商业开发理念的更新,更多的企业意识到项目持有的重要性,未来综合实力强的开发企业还会向物业收购、轻资产运作和金融运作的方向发展业务。
2.互联网的本质是让信息对称,招商和中介业务将不再神秘,专业能力至上。
以前信息不对称,商户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招商和代理行似乎都是职场新人眼中高富帅的代名词。
而如今,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品牌联系方式和商业地产信息传播的成本降低而实效性提高。
与过去信息掌握在私人手里不同,现在越来越多的项目租售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微信、微博、QQ群、微信群获取,已不再那么神秘。
无处不在的数据和信息对称削弱了人情世故对交易的影响,技术进步打破了传统中介业务模式。从提供房源信息、找寻潜在客户到完成租售交易,中间可能并没有经纪人参与。
3.技术已经成为商业地产行业的必备,商业地产以后就是个技术活!
地理空间信息、人工智能与认知、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为项目选址、数据信息搜索与深度分析、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援助。
这些技术可以使客户针对项目、市场和竞争对手获得更具时效性、个性化的分析内容、更灵活的在线交流方式,甚至随时随地根据个人需求和口味,展开一次物业考察之旅。
传统服务的自动化完成,降低了对代理的需求,原先核心业务的优势不再,促使从业人员不得不转而使用技术、利用现有经验和资源关系为客户提供创新服务。
曾经蓬勃的房地产经纪面临融合兼并、升级转型,曾经雨后春笋般入市的商业项目面临存量管理、盘活库存。那么,与之相关的需求点都是未来就业的热点。
特别是,懂数据/技术的复合人才、专业的运营人才和资产管理类人才。如果知识面再广些,懂消费者、懂物业设施、懂设计、懂项目管理、懂财务金融,那么随便跨跨界,总有一个细分市场的机会等你来钻。
不要以为你是个打工的,创业心态是当下商业地产人生存的最基本心态!
全行业都知道商业不好干、商业地产回报率低不挣钱,如果你还想着过舒服日子,可能你和你所在的企业也就真的没救了。
企业一定是算账生存的,即使国企也是如此了。“别干那么累,反正领导看不见。”“今天领导出差,终于可以歇歇了。”这样的心态你有没有过?似乎工作永远是为领导做,生活永远是为别人活。
然而,说鸡汤一点,我们无论是在做什么,其实都是在经营自己,经营“我”这个品牌。尊重自己的工作,你可以具有匠人精神,为改善一项技术、一项服务而孜孜不倦;你可以具有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绑成命运共同体,只为实现一个愿景;你可以发挥余力,在企业这个大平台之上,形成自己与资源链接的重要节点……经历的一切都是积累,万一有一天你靠着这些积累闯出一片天地呢。
不过,说实话对于吃过见过玩过的8090后而言,商业地产企业要想激发他们的斗志也确实需要一些智慧的。
8090后似乎总被贴上很多标签,他们多变、个性、充满活力,作为消费者,他们的需求和行为模式就是引领创新、左右商业趋势的关键。也因此,更懂这个时代所需的8090后商业地产人已经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很久以来我就在想,那么多商业地产开发商,为什么大悦城的创新力似乎是最令人瞩目的,而且担纲创新的核心成员都是新生代75后的这一代人?我想他们一定做对了创新,用好了他们的创新力。
上周看了美国SVN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阐述了商业地产企业想要留住8090后员工,企业应当做到的十个方面:
人才储备多样化,无论是从雇员招聘、现有员工、管理层级到董事会,不断在各个岗位为企业输入新鲜血液。
创造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激励创新,允许“试错”使员工能够承担风险,鼓励员工具有做企业主人翁的精神。例如代理、销售等基于佣金制度的工作,企业应当扩大人才储备范围,让业务内容对更多类型的人来说看起来更具吸引力。
创造协同工作的环境,为团队建立共同的目标。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头脑风暴、致力于解决某个问题的研习会来激发集体智慧,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各种协同办公的工具(多方可编辑文本软件、多屏幕视频会议系统等)、有利于协同办公的空间场所设计,来支持共同目标的实现。
绝大多数员工非常看重企业的”领导伦理“,即领导者应当具有基本的道德准则与美德。特别是实行新员工导师制时,企业应当确保高层实施管理的平等、透明与公正性。
管理透明化,企业应当充分披露管理和决策过程。此外,管理透明还意味着企业应为员工展现一个清晰的晋升路径,让他们明确了解自己能成为什么,以及在进步过程中哪些方面还需提升。
年轻员工更愿意看到自己的高薪前景,以及参加企业提供的培训课程。
年轻员工不喜欢被束缚,以工作成果导向为原则,实施弹性工作时间与工作地点制度,更受到他们的欢迎。
注重企业任务与愿景的意识认同。
不断与年轻人交流,企业应转变传统的“命令-控制”式管理方式,与年轻雇员建立起导师式的关系。
与此相适应,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与时俱进,以保留他们最重要的资产——人才。例如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崛起,便是将公司利益与核心员工利益绑定,调动8090后更为重视的自我标签“社会存在感”“目标感”“使命感”,激励他们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帮助他们看到自身的贡献。
“我重视并相信你”“我致力于让你成为最出色的人,并且关心你在组织中的表现”也许是直击8090后内心的最佳鸡汤。
{{item.interpreting_title}}
{{item.area_title}} · {{item.district_title}}
{{item.sell_state_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