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业态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这样的国际规律:百货商店―大型超市―专业商店―购物中心。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在1,000美元时,主导商业业态为百货商店;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时,主导商业业态为大型综合超市;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主导商业业态以专业商店为主;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后,主导商业业态变成大型购物中心(Mall)。
南充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日前的一份报告显示,根据《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至2020年,南充市人均GDP将达到39113元(约6328.5美元),因此,南充市商业发展的主导业态应该以专业商店为主。而城市综合体的生存则需要大量的大型购物中心的支撑。在一个以专业商店为商业发展主导业态的城市,承载一个与之发展不匹配的城市综合体,较为勉强。在南充当下,符合发展规律的理性选择是:商业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商业综合体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各种综合体被广泛地提出在各个场合,其中以城市综合体和商业综合体最为突出。对此两类的定义时有混淆,而两者实为不可等同的两个概念。
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会展、餐饮、娱乐和交通等各个功能复合、互相作用、形成价值链的高度集合化的建筑群体。
它是城市聚集的形态表现,是城市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具备了城市的全部功能,有超大空间尺度、通道树型交通体系、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高科技集成设施及地标式城市建筑五大典型特征,并具备“全天候、全服务、全时段”的特点,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
商业综合体是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
南充的选择:城综还是商综?
近年来,城市综合体在全国各地“疯长”。据《中国城市综合体存量排行榜》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及沈阳城市综合体的存量领先全国,其中综合体总存量在1000万平米以上的城市为北京、沈阳、重庆三市;而上海、广州、成都的综合体存量介于500-1000万平米。在未来的3到5年中,成都、西安、沈阳、重庆等二线城市的综合体增量居然远远高于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到2015年成都的城市综合体存量将位居全国第一。
在建设热潮空前高涨的今天,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城市综合体失败的案列。但这些案例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2003年建成的沈阳万达广场,由于人气稀少,主力店没按时入住,致使企业与业主陷入纠纷,2006年9月,沈阳万达广场遭拆除,短短只维持了三年时间。
如今二三线城市对综合体的追逐,更多是来源于对一线城市综合体的简单复制。然后由于开发企业目标不明确、配套物业不健全、开发进程与城市周边发展不匹配等原因引发的综合体体量过剩、形式千篇一律、管理缺乏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日益凸显。
而纵观南充市商业业态发展现状--商业大多以分散商业为主,商业特色缺乏,南充是否能承载对一线城市的城市综合体的复制?
南充的综合体应量身打造
商业综合体是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其合理性在于节约用地、缩短交通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投资效益等。正是这些合理性使得商业综合体在国内各类城市里快速发展。
然而,在不同的城市,商业综合有着不同的发展定义。南充应该有怎样的商业综合体?这要依托南充的发展来判断。
到2020年,南充市将达到城区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商业面积达到1389公顷,将新增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新增商业用地370公顷,在规划的商业用地中,以批发为主的商业区和分散商业占20%-30的比例,集中商业占20%的比例,其余规划主导建设为商业综合体,则综合体用地总量为185公顷左右(2775亩)。
可以推断,南充市商业综合体定位为:项目总建筑建筑规模在10万平方米以上,成规模商业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的同时,城市商业体系的依然要全方位完善。
城市商业体系有多种商业业态和商业类别组成,包括批发商业、集中商业、商业综合体和分散商业,其中,在社区商业为分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商业包括超市、便民店、餐饮店、洗衣店等,是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类商业,同时,该类商业也是对全市商业体系的一种完善。
规划在出具规划设计条件时,考虑在居住用地中均配建一定比例的商业用地10%左右,该类用地可布置社区商业。
{{item.interpreting_title}}
{{item.area_title}} · {{item.district_title}}
{{item.sell_state_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