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温家宝在福州主持召开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拓宽融资渠道,保障用地供应,提高设计水平,保证工程质量。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持续。
总理在本轮调控两周年之际,在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经济增长预期降低,房地产市场博弈仍在持续的大环境下,向市场传出一个重要信号,即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将以强化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的执行既定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重点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为着力点。
具体政策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加大力度督促地方政府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或将出台针对房地产领域的最强调控问责制,对于没能完成房地产调控目标的地区,其最高行政长官及房地产主管领导或将受到降职或更严处分;
二是中国房地产发展重心回归保障,回归民生,或将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责任,将当地保障房建设情况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并于近期出台《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
保障房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不仅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也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更能在很大程度上有于支撑城镇化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通过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可从近年来的保障房建设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质量事故频现,品质难以保证
由于在保障房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质量把关不严,导致部分地区的保障房质量事故频现,如“北京市大兴旧宫三角地保障房项目因质量问题被拆除6栋楼”、“河南省郑州市汇景嘉园保障房项目因质量问题被拆除8栋楼”、“青海省湟中县康川新城保障房项目因质量问题被拆除部分楼层”等。有些保障房还使用了不合格甚至是伪劣的建筑材料,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保障房的品质难以得到保证。
二是定价标准偏高,民众难以承受
近年来,昆明、石家庄、杭州、长春等地都曾出现弃购经济适用房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价格、户型、位置等,而价格过高导致普通民众承受不了是经适房遭弃购的最主要原因。相比于经适房的“高价”,廉租房的“高门槛”,公租房似乎成了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的唯一方法,然而,从国内已经试行的几大城市来看,“略低于市场水平”的定价标准令公租房成为“鸡肋”。
三是市场化开发模式,降低保障功能
目前,保障房的规划、建设、供应采取的是市场化或接近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比如,经济适用房及公共租赁房的建设与供应是采用商品住宅区内配建、开发商承建、收购商品房的方式进行。表面看来,这样的运作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保障房的建设速度,可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保障房变成赢利性产品,普通民众依然在为高房价埋单。这在令保障房的保障功能就大打折扣的同时,也让民众产生政府在利用保障房赚取利益的误解。
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政策跟不上、监管不到位、执行有偏差等,而欲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须从制度层面加以完善。总理此番讲话,正是从制度层面做出部署,提出要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持续。可见,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为了保障房建设工作的持续顺利推进,中央或将于近期即本轮调控两周年之际出台保障房新政——《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