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十五条”出台以来已有8个月,楼市调控带来的市场调整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北京新房市场上,不断走高的供应量与调控后屡创新低的成交量形成鲜明对比。金九银十期间开发商积极入市的心态与购房者的深度观望也造成新开盘项目签约率不断走低,零签约楼盘逐渐增加。同时,持续的低成交也导致房企业绩的明显下降。
9月大型房企首现业绩集体下滑
近日,9大上市房企官网公布9月份销售业绩,据链家地产统计,万科、中海、碧桂园、富力、合景泰富等5大龙头房企销售业绩同比出现下滑,占比约为56%。其中万科、富力已是连续两月同比下滑。
链家地产分析师张月认为,从公布9月销售业绩的房企来看,超过半数的大型房企业绩出现同比下滑,而且还是万科、中海等龙头房企,这说明随着调控的持续,不仅仅许多中小房企面临破产、转型抉择,长期的楼市僵持使大型房企的销售节奏也大幅减慢,甚至年内首现业绩集体同比下滑,这一信号将刺激市场深度观望的消费者对于价格深调的信心,同时,近期对于房地产信托的风险监管再次从严,原本相对便利的信托融资成本再次增加,即使是大型房企的流动资金也远不如上半年宽裕,将影响其后市拿地、项目开发等继续扩张,或促使更多房企主动降价。
新房市场价格博弈已尽白热化
据乐居了解,近期部分老项目后期价格出现下调,但成交依然低迷。例如香悦四季9月成交均价13676元,比去年年底的上一次推盘成交均价下降2000余元,开盘当月零成交;阳光绿景8月推盘成交均价为9191元,比7月入市的成交价格下降1500元左右,当月签约率仅为5.3%。
张月认为,在当前楼市拐点初露端倪的关键时刻,价格博弈已尽白热化。一方面,房企降价仍存顾虑。一些资金链收紧、但尚能良性运转的企业,降价的意愿并不大,开发商也仍存逐利心态。9月北京降价的多期期房住宅项目中,大型房企比重不足四成。另一方面,持续的滞销必然会影响未来的资金压力。开发商抗价心态显然不会持久,正处于降与不降的博弈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