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全国宅地成交减14%,地方财政压力增大,或导致二三线城市限购难产羊城晚报讯记者赵燕华报道:9月初,广州共出让了12幅住宅及商用地块,结果都令人颇感意外:拍卖现场频频遭遇“零举牌”,10块地因现场无企业举牌竞买,以底价成交。
分析认为,尽管地块本身品质并不优越,且竞价条件限制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企的竞买热情,但土地市场遇冷却是不争的现实。其中9月2日广州今年最大规模拍地,更以冷清收场,9块地9分钟就卖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土地市场遇冷现象,在全国也比较普遍。
有专家指出,土地出让收入缩水,二三线城市的限购恐怕执行起来也会打了折。
底价成交现象增多9月2日,广州市一口气推出荔湾区、白云区、花都区、番禺区总面积约18万㎡的9块土地,但现场发展商表情“冷淡”,全场9宗地仅一次举牌,8宗地均以底价成交,9块地9分钟就卖完,广州今年最大规模拍地冷清收场。
即使是9月5日推出的地块条件较为优越的开发区KXC-I4-7地块,也仅仅吸引了本土大鳄越秀地产和湖北水牛两家房企竞买。虽然该地块以溢价23.6%的价格成交,但与往年竞买的激烈程度相比,仍显冷清。9月9日,开发区科学城两住宅地块公开出让,均只有一家发展商报名,也是以底价成交。
不仅是广州,其他城市土地市场也不景气。
据公开数据统计,土地流拍现象在8月依然持续,市场愁云惨淡,成交量持续下滑,全国133个城市共成交土地1678宗,成交面积6899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4%,同比增加5%;其中住宅类用地403宗,成交面积2018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7%,同比减少14%。
土地出让收入大减广州经纬行研究中心主任曾英杰分析,自限购令推出后,楼市成交低迷,房地产相关税收明显减少。同时,面对限购,开发商普遍拿地较为谨慎,地王风光不再,土地市场较为平淡,多少项目底价成交甚至流拍,相应地,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
据广州市财政局此前公布的数字,预计今年广州土地出让金收入将达646.5亿元人民币。如果土地市场持续遇冷,广州要完成今年土地出让计划将面临巨大压力。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仅为16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收33.75亿元,下降17.14%。
广州土地市场的低迷状态自今年初就开始出现,今年前4个月,广州公开出让的土地多以底价成交,有3幅地块遭遇流拍。年初土地市场表现出的低迷状态,使广州市政府在今年6月初特举办了一次大型土地推介会,共推出54宗地块,面积达12.72平方公里,力促年度土地出让计划的完成。
为此,广州市政府在6月初又创新地借鉴香港经验,拟以“勾地”的方式出让土地,以防止土地流拍或贱卖。勾地”是香港的习惯说法,所谓勾地,就是指土地在正式挂牌出让前,由单位或个人对感兴趣的土地向政府表明购买意向,并承诺愿意支付的土地价格。
二三线城市限购恐难产据对全国130个城市的数据监测显示,今年1月至今,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为7524亿元,去年同期土地出让金收入为7875亿元,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5.5%。显然,我国的土地财政现状必将大大影响地方政府对于限购政策的态度。因此,曾英杰认为,即使过了中央要求二三线城市限购的8月大限,仍只有台州一个城市推出了限购政策。
地方财政收入的压力增大,无疑会影响到二三线城市限购范围扩大的执行。
事实上,广东韶关出台“限价”而非“限购”措施,被质疑是地方政府“弃价保量”,以限价取代限购因为,限价更能保障地方政府的税收和土地财政收入,同时也能向上级政府“交差”。此前山东廊坊出台限价令,即被舆论指是为了土地财政需要,弃限购而选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