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房地产注定仍将是政策最为关注的重点调控领域之一,全国70个城市房价连涨4个月,引发业内外对第三轮调控启动的猜想,呼之欲出的房产税无疑是针对持续旺盛的购房需求而设,而19日国务院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则给后续政策的出台预留了空间。特别是会议提出的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虽然并非特指房地产而言,但融资环境的收紧应该使开发商自筹资金不再像去年那么容易。
房地产调控已坚持了半年多,房价不跌反涨,令很多人对调控作用产生怀疑。其实,看看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2010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数据,就不难明白开发商不肯降价的“底气”何在。201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72494亿元,就是说今年房地产商手中掌握的现金总量约达24227亿元。显然,开发商“粮草”充足,又怎么可能主动降价出售房子呢?实际上,面对所谓史上最严厉的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捂地捂盘坐等涨价的企业不在少数,人为加剧市场供需矛盾。如果不从资金来源方面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一步加强监控,并在必要时采取对策加以调节,即使调控再持续下去,也难说能取得多少实质性成果。
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外带加息,今年的货币政策明显是在收缩信贷规模,这必将令房地产企业融资感到更加困难。不过,如今房企资金来源绝非银行信贷一条路,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利用外资以及信托、私募、小额贷款等都已成为房企融资渠道。统计显示,去年来自自筹渠道的房地产开发资金增长48.8%,这一增速较2009年增加了31.9个百分点。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去年房企利用外资达796亿元,增长66%。巨额资金涌向房地产市场,却不受货币政策直接监管,严重干扰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同时,房企资金状况也给今年房地产调控提出一个新课题,即如何通过更加有效的政策工具,使房地产行业“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
如果说去年房地产调控重点在于打击过度投机炒房,今年“不差钱”的楼市对调控来说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因为有迹象显示,新年伊始新增贷款已出现了信贷突击现象,控制全年信贷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在流动性仍显宽松的大环境下,尽管有调控政策的种种限制,房地产行业的暴利依然会吸引包括海外投资在内的各路资金争相进入,要实现对房地产行业融资的有效管理将会面临不少难题。但是,在限购、限贷等调控措施收效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对房地产的调控必然要转向对融资方面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