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接触了几个成都区县的几个开发商,我发现他们对于自己的项目充满信心,甚至预见了项目被疯抢的美好前景。
成都城西某县的一个开发商在城区中心有块地,不到10亩,容积率做到9以上。谈到自己的项目,他信心十足,说现在项目还没有启动,已经很多老客户来预订了。由于这个老板以前是做建筑设计出身,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设计做得多好:绿化好,小区前面有大面积绿化,超过2000平米,上面还做了两栋景观房(虽然没有产权,也可以卖了做商业);有水景,30万元做得假山;户型好,每个房间都有窗户;面积设计合理,50平米到110平米,其中110平米的户型还有几套为原拆迁居民保留。该老板声称,项目讲非常畅销,一个广告不做都能卖出去,甚至不卖也可以,等路拓宽后,房价会再涨500上来,可以多卖几千万呢。对此,我只能连连称是。回来的路上朋友给我介绍这个开发商,原来是做老师,后来通过关系做房地产,已经做了十多年了,公司名字换了很多个,也做了几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要做好多年,因为设计是朋友做的,建筑是亲戚做的,策划和销售也是多年的一个老朋友做。我听了之后有些发愣,一个没有品牌意识,没有现代企业意识的开发商为什么会对项目充满信心呢?
另外一个开发商是城南某县的,他更具有传奇色彩。他是做包工头出身,机会好就自己通过关系买了块地开发。06年的时候,因为资金问题城区的某个项目无法正常施工,就安排一个工人挖地,挖了接近三年才正式动工,结果市场好,一下子赚了1个多亿。前一段去看他城中心位置非常好的一个项目,靠着河边,距离政府办公区很近。项目住宅有500多套,商业有1万多平米;住宅卖了2年了还剩下80套面积150以上的户型;商业还没有销售。看了项目之后大吃一惊,本来规划设计是18层,竟然修到22层;为了修更多的商业,河边的商业部分为负一层,河岸休闲广场比河岸线还低,站在上面只能看到河堤,根本看不到水面;而且住宅入户也设在负一层的铺面夹缝中不到2米宽的位置,这就是河景高档住宅。当我们看了商业市内的布局时,差点晕倒:商业全部是剪力墙结构,室内被很多墙体五花八门的分割,有很多空间根本无法利用,粗略算一下,室内利用率不足30%。但是,各位,老板希望这个商铺卖1万元以上。而河对面的面积30平米左右的方方正正的小商铺销售价格不足9000元。更让我们吃惊地是,老板的另外一个小区已经交房2年了,还有70套房子没有卖出去,问原因,结果该老板觉得房子没有修够,在原来规划6层的房子上又加修了一层,变成7层了。但是,老板却信心十足,以为房子根本不愁卖。
还有其他几个老板也是如此,他们不需要做品牌,不需要做产品研究,不需要做客户研究,甚至不需要遵守起码的规划建设标准,修出的房子都不愁卖。而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卖了不少房子,也确实成了身价数亿的大老板。这些开发商的信心从何而来?我想,除当地市场不成熟之外,也和当地政府的愚昧有不小的关系。
所以啊,如果政府把心思少用在出新政调控民众购房欲望的政策上,把心思多用在如何规范化市场,提升市场化水平,健全房地产开发环节的管理,制定科学的住房福利制度上,可能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反而会有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