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综合

主城区房价直逼8000 房企加紧"布局"成都楼市

    在中海地产的各个分公司中,成都分公司业绩骄人,最近几年一直排名前三,去年也在全国各分公司中排名第二。

    实际上,作为二线城市代表,成都已经成为“诱人”的市场,万科(论坛新闻)、中海、华润等全国性房企已经遍布成都的各个房地产开发热点区域,后来者保利(论坛新闻)地产,最近则在成都同时推出了8个项目。

    仲量联行战略研究部总监谢凌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全国性开发商从一线城市转战成都这样的二三线城市已经是一个趋势。万科、中海这些企业已经在成都耕耘10多年了,而一些还未进入成都市场的开发商也加紧在成都布点。

    万科的财务报告就反映出这样的判断,“2009年公司新增项目44个,大多位于房价上涨较少、自住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二三线城市。”2010年“将坚持‘宁可错过,决不拿错’的原则,规避了竞争过于激烈的地块,新增项目大多位于房价上涨较少、自住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二三线城市。”

    成都全程机构总经理蒋晓冬表示,全国性企业进入成都比较多,成都宜居,又定位为特大城市,但是,现在房价还只是一线城市的一半,因此,投资成都风险不大,在调控的背景下,开发商在一线城市面临较大的降价压力,但是成都的降价压力小很多。

    上半年数据显示,虽然经历了4月出台的房产新政,但是,成都主城区住宅均价上涨趋势并未终止,而是从今年1月开始一直持续至今,截止到6月底,主城区住宅均价已从去年年底的6700元/平方米上涨到逼近8000元/平方米。

    “开发商对成都市场比较乐观,成都市场的泡沫成分相对较少,而且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二线城市都将是全国性开发商的增长点所在,其土地、市场需求不容忽视。”蒋晓冬表示。

    一家外地房产企业的营销经理也向记者表示,“成都市场的增长潜力很大,房价上涨的预期很强。”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外来资本进入成都,成都市场成为其业绩主要增长点,除万科、中海等国内开发商之外,一些港资开发商也钟情成都,和记黄埔、九龙仓等都在成都有项目正在开发。

    去年,保利地产在成都连续拍得多个地块,呈现咄咄逼人的态势。“在房产新政影响下,虽然大家也在观望,但是现在这些开发商都在寻机布点,那些未进入成都市场的也在布点,希望能短期快速占据市场份额。”谢凌表示。

    目前成都市场还是以刚需为主,因此房价预期看涨。因此,在房产新政影响下,一线城市成交暗淡,资金回笼困难的情况下,二三线市场无疑为其资金回笼、业绩增长提供了保证。

    另外,上述房企营销经理表示,“在成都涨20%没有像一线城市的影响那么大。在成都涨20%,也才涨1000~2000多元/平方米,而上海涨过20%,那就是很高了。因此,这样在成都的投资收益率将超过一线城市。”

    不过,“全国性房企到二三线城市开发项目也有很多因素,市场是一方面,而跟当地政府、银行资源的关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位全国性房企中层管理者向记者表示,事实上,如果能够拿到比较便宜的地,开发商就很愿意在当地投资。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0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