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季度已过,接连下发的调控组合拳,已经对楼市造成深度影响:
从二线标杆城市来看,成都主城区6月份的成交量出现历史性跌幅,商品住宅成交4811套,成交面积达44.24万平方米,分别较5月环比下跌了21.1%和22%,同比成交面积下滑92%,并且创造了单周638套的成交新低。
(7月12日-18日)成都主城区商品住宅成交仍然处于下行通道,共计成交682套,日均成交量跌破百套,平均每日成交量仅为97.4套,成交面积为6.28万平方米,成交套数与成交面积较上周分别下跌9.4%和11.2%。
(7月18-25日)成都市,商品住宅在连续下降3周后首次小幅度反弹,共916套,达8.5万平方米,商品房成交量有所反弹,达23.16万方。
(7.26-8.1)成都市商品房成交量15.37万方,其中商品住宅成交共1098套,达9.83万平方米。
对于成都这样一个二级标杆城市来讲,不仅跌破周20万平米的成交量,而且最近几周跌破10万平米的周成交量,以6月14到20日期间来看,新房交易总面积为7.82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5.86万平方米,住宅交易面积环比下降56.75%。
这仅是成交面上的数据,政策对楼市的本质影响,则是对几大需求的心理预期影响:
第一,结婚的刚性需求。08年10万对新人结婚,09年12万对,而截止2009年末,成都市户籍人口为1348万人,常住人口1474万人,中心城区人口为602万。按照这个比例,市区结婚的至少有5万对,按照顾云昌的丈母娘需求,这会笑话市区很大一部分住房。然而,目前最大的问题则在于刚性需求,已经被高房价挡在了入市门槛之外,刚需已经观望,就等房价将到他们可以入市的段位。业内应对的惯例手法就是助推小户型,用相对较低的总价撬动刚需入市,但从成交数据来看,效果甚微。
第二,传统的外来需求。放眼全国,就发现成都正在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而不仅仅是一个省会级城市。开放的成都正在跻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移民城市”之列。比如,仅09年1-8月,外地人在中心城区购买商品住房3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8%,增长幅度比整体高46个百分点;购房占比达到41%,恢复到常态水平,较2008年的36%提高5个百分点,还略高于2007年的39.4%。成都相对良好的宜居环境及发展前景,对外地人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部分需求会随着成都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而不断发展壮大。这部分需求很大部分被扼杀在“限外令”当中,等待他日的救赎。这一点,也是对成都楼市影响最大的一方面,除非限外令能够松动,否则,成都楼市的救赎方式,只能是从价格上入手。
第三,拆迁需求。拆迁需求,是近年来推动成都楼市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2008年成都市旧城改造面积高达180多万平方米。 2009年又将增加至270万平方米。另外,从09年起的未来三年时间,四川省计划改造棚户区约2605万平方米。仅成都、重庆两市未来一段时间动拆迁规模就可能达到800万平方米,涉及36.7万户117万人的动拆迁安置。需要注意的是,旧城改造并无多大特异功能,关键是拆迁补贴相对优厚,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事实上,拆迁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刚需,但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这部分需求也不是很积极入市。
……
成都楼市是二线典型的标杆城市,其表现出来的很多规律,往往带有普遍性的意义。不管共性多,还是个性比较强,总之,政策已经对楼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潜在购房者心理层面上的影响。
解铃还须系铃人,在当前的形势下,这句话既可以指政府的严厉政策,也可以指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