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国土资源报消息,3月10日,国土资源部出台《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掀起了一场房地产土地调控风暴,被业内称为“19条”日前引起了基层国土资源工作者的热议,有人认为“应加强对囤地、捂盘的制度约束和监管”,也有人认为“禁止参加土地竞买的期限不能含糊”……
江苏省溧阳市国土资源局 蒋军政:
执行“部19条”,首先国土部门自身意志要坚定
发挥“部19条”的政策效力,关键在两点:首先,国土部门自身要意志坚定,只认政策不看人情;其次,地方政府要严格执行19条,敢于向自身利益动刀,如土地财政、房地产GDP等,要顶住开发商施加的压力,不被各种利益所诱惑。这样才能有效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将地价、房价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
广西蒙山县国土资源局 黄登光:
加强供后监管是提高调控能力的基础
笔者认为闲置土地、“囤地、炒地”是导致政府调控房价政策收效甚微的最重要原因。根据“部19条”,从3月到7月,将在全国开展包括闲置地、“囤地、炒地”在内的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的专项检查,这是国家加大房地产市场管理力度强有力的信号,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增强房地产调控能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陕西省汉阴县城关国土资源所 李相宏
应加强对“囤地、捂盘”的制度约束和监管
根据目前一些地方存在实际状况,我认为在严格执行“部19条”的基础上,还应限制地产商拿地的数量,即地产商在竞得一块地后,必须在投资一定额度后方可竞买下一块地,最好规定这个限定标准应为总投资额的70%。也就是说,开发商手头不能有闲置地,只有在投入总投资的70%以上后才能有资格去竞买下一块地。
云南省陆良县国土资源局 许祥云
禁止参加土地竞买的期限不能含糊
“部19条”对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的指标作了明确规定,是新形势下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的政策依据。但是,笔者认为,《通知》中第四条中关于禁止竞买期限的规定不够明确,会因执行主体和执行范围不同,导致地域政策规定的互相抵触。因此,建议对此实行全国统一标准,可参照《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明确欠缴土地出让价款、闲置土地、“囤地、炒地”、土地开发规模超过实际开发能力以及不履行土地使用合同的,2年内不得参加土地竞买。
辽宁省调兵山市国土资源局 邓重远
应明确农民在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中的动迁权益
“部19条”中提到了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用地的问题,但未提及棚户区内的居民动迁安置问题。以辽宁省调兵山市大明镇大明村为例,在其境内分布着多个国有工矿棚户区,虽然权属为国有,但有大量农民住宅在其中。尽管现在工矿企业已经将棚户逐步加以拆除,农民住宅给予一定的补偿,但因村民的住宅用地没有得到补偿或安置,农民没有迁出。致使这片国有土地没有充分发挥其效能,造成国有资产闲置。因此对这样的问题应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
青海省海南州国土资源局 李青芳
西部欠发达地区落实“部19条”需要五方面的支持
第一,制定房地产供应的国家规划与计划,以指导地方的规划与计划;第二,提高人员素质,改善基层硬件设施,保证及时准确上报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平台信息,同时对“保障性住房、棚户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等定义及建设比例作出详尽的解释,以便操作;第三,规范出让合同内容,保持内容的相对稳定;第四,完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平台,系统界面应该清晰友好、操作简单、查阅方便,增加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逻辑检查功能;第五,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国土资源局 许丽丽
建议编制住房用地十年规划
“部19条”中,“编制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是个亮点。希望能围绕“部19条”的要求,将这一举措进行细化,由各地国土、建设、房管、发改、统计等部门联合编制住房用地十年规划(2011~2020),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相衔接,实行住房用地报批制度。把住房用地指标的审批放在省、直辖市政府,将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总量明细化,分离出一定比例重新向省政府申报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避免个别地方政府打着“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幌子,建“高档别墅区”。
江苏省张家港市国土资源局大新国土资源所 王延强
招拍挂出让应关注地块“出身”
“部19条”中提到,要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但从基层实践来看,怕是依法操作却难有预期效果。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了创收,将村里的良田流转给企业,而村集体可能打着公益事业的旗号使这块地被征,再通过招拍挂出让方式让企业取得,而此时,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还没有完成,还没有完成占补平衡地块的开垦,这样的事情在基层时有发生。笔者建议在土地招拍挂出让之前,对其“出身”进行验证,验证其是否真的用于公益事业建设,安置补偿工作是否已到位,是否完成占补平衡,等等。
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信息中心 朱敏
要避免土地管理中的“政府失灵”
《国务院工作规则》明确规定政府要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从以往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经验看,地方政府主要以经济调节为主,而其他三种职能不同程度存在“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尤其是公共服务(包括保障房、住房制度等公共产品的供给)职能严重“缺位”,职能不明确造成地方政府不当干预或过度市场化。尤其是在土地一级市场,地方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寻租行为频繁发生,而公共服务职能严重缺失。因此,如何遏制地方政府的获利冲动,加强其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