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那么“两会”后有哪些政策因素会影响房地产市场呢?
首先,“两会”上对物业税进行了热议。从讨论的过程来看,物业税“要不要征收”、“怎么征收”、“征收多少”、“是否能够通过物业税的征收来有效控制房价”等问题都还没有定论。
其次,是货币政策。近期自连续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以来,房贷市场可谓“紧”字当头。由于货币政策受国家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形势的影响较大,而个人房贷政策只是货币政策的一部分,是在一个大的经济形势背景下的,人们只是在政策变化后一段时间内不适应,目前抑制投机性需求就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新政策始终是会被渐渐消化,现在的新政今后就成为了常态。而对于大中型房企,目前信贷额度的收紧会造成短时间内的资金紧张,需要过一段“穷日子”。但大多数公司一般在多家银行都有贷款,而且融资渠道也较多,“穷日子”应该过不了多久。所以,货币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短期的。
第三,在土地政策方面。“国十九条”是继“国十一条”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明确要求开发商拿地一律按照底价的20%缴纳保证金,逾期不签订合同的,终止供地、不得退还定金。已签合同不缴纳出让价款的,必须收回土地。确保各地当年的保障性住房、棚户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并严格控制大套型住房建设用地,严禁向别墅供地。新政出台后,发展商拿地成本进一步提高,囤地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而关于保障性住房,在2007年的27号文件中就早有规定,“70%的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30%的土地用于商业住房”。
此次在“国十九条”中再次明确,则表明今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分化——整个市场将可能会细分出两个市场,即商品房市场和保障房市场,商品房市场仍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沿袭着之前房产市场发展的轨迹;而保障房市场相对市场化程度较低,从购买、租赁到卖出(退出)都需遵循严格的交易规定以及身份、资产等的严格审核。这样就保证了各类收入群体对于房屋的需求。该政策的有效执行将对房地产市场带来长期影响。
“两会”后,三大政策因素中,税收政策尚无定论,货币政策目前起到了有效抑制投机需求,同时也压抑了刚性需求。而土地政策将是真正长期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关键,对于无力购买目前商品房的人群,将逐步引导入保障房市场,而保障住房市场“门槛”外的人群则还是进入商品房市场,这样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才会得到平稳健康的发展,而不是“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