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中长期发展需要,加强储备性政策的研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已很明显地释放出政府将调整政策的信号。从此信号来看,调整金融政策,已不只是可能,而是只看具体如何调整了。
在此之前,因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持续的信贷猛增,使通货膨胀预期再度高涨。舆论认为,通货膨胀预期,可能成为引发信贷政策再次调整的因素。
事实上,随着中央第三批投资资金在5月份下放,信贷投放再次掀起了一轮高潮。数据显示,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6645亿元,同比多增3460亿元,已超出市场预期。信贷余额增长达到30.6%,增速继续创新高。至此,1-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5.84万亿元,同比多增3.72万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4.82万亿元,同比增长25.74%,增幅比上年末高7.9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21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25.74%的数据,不仅刷新了中国近年来的新高,也在国际上排名第二,仅次于以色列的32.4%,比危机重灾区的M2增速为10.1%的美国和M2增速为7.2%的欧元区都要高。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9%,比上月末高1.21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4%。这些说明,市场流动性已很充足。
而据最新消息,今年全年新增信贷可能突破8万亿元达10万亿元,全年增速也会达到约30%,信贷余额占GDP的比重将增加20个百分点以上。当然,新增的贷款投放将主要为中央政府4万亿财政刺激资金提供配套贷款、支持纳入产业振兴规划的产业发展。
尽管如此,但依然要看到的是,目前的信贷政策已不是适度宽松,而是过于宽松。6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完成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回升,但认为货币政策偏松的银行家占比为49.0%,比上季提高3.9个百分点。由于货币政策过于宽松,信贷过度增长,如果全年新增信贷达到10万亿,超过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求所能吸收的程度,不仅不一定会带来更多的投资和更快的经济增长,而且将迅速地让中国经济再杠杆化,增加资源错配的可能性,加大资产价格泡沫。而且,大量增加的贷款,有不少并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真正流入实体经济的非常少,导致了资产领域的流动性过剩。因此,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已经偏松的信贷政策,有可能被再次调紧。
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CPI同比已从4月份的-1.5%放缓至-1.4%,PPI继4月份同比下跌6.6%后进一步下降了7.2%,虽然CPI、PPI分别是连续第四个月、第六个月下降,说明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经济不振和需求疲软的状况仍在延续,但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工业品产能在总体上依然严重供过于求,而且在短期内也难以有大的改观。再由于2008年5月份的PPI基数很高,达到8.2,使得今年5月份的指数表现为同比降幅继续扩大。CPI也一样。去年5月份CPI7.7的同比高基数,使得今年5月份的指数表现为负数,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物价的真实水平。如果以CPI不超过3(安全指数)为基础进行换算,同比仅下降1.4%的CPI,就可能变成大幅度上涨了。而且,国家统计局6月10日还首次按照国际惯例公布了5月份核心CPI数据:同比下降1.3%,比非核心CPI少下降0. 1个百分点。这些说明,目前的实际物价形势,并不乐观,与CPI数据所表现的有异。在这种形势下,不排除再次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也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并没有出现大的好转,如果广义货币继续攀升,那么,高通胀卷土重来绝非危言耸听。也有经济学家指出,由于信贷高增长,中国在1992年经受了失控的通货膨胀,而这一轮信贷增长将会导致更为严重的通胀,而且来得比想象中要快。
诚然,适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预期,可能提高房地产等资产的估值计价水平,抬高房价上涨预期,在一定幅度范围内推高房价,刺激房地产投资性购买、消费。但要看到的是,虽然在消费领域存在出现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可能,但在生产领域依然是通缩。与产能过剩并存的,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不足。6月12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IIF春季年会上就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发表英文演讲时指出,中国经济仍然面临需求不足等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由于认为房价过高,居民购房意愿在低位徘徊。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必将打击消费者的未来经济信心。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再次推高的房价,则可能把有限的需求进一步遏止。因为,基于目前国经济形势、种种迹象来看,由于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加大,主要经济体国家的经济衰退还在持续中,如果中国真的出现通货膨胀,其结果可能不是适度的通货膨胀而是恶性通货膨胀,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则需要加速回笼资金,主要是利用利率、准备金率等工具。
总的来说,如果信贷一直保持持续的、不合时宜的高速增长,大量信贷进入到了资产领域,大量银行贷款进入资产市场,已经再次加大了资产的泡沫成份,导致了经济结构性过热。而过于宽松的信贷政策,和历史高位物价基础以及美国等国家大量增发货币、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再次上涨等因素,正大幅推高通货膨胀预期。在经济衰退下,如果通货膨胀预期继续攀高,再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就可能象上世纪70年代美国那样出现进一步的经济萧条。而那种经济危机,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可结束,其影响将会很深远,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因此,政府就可能再次调整金融政策,加速资金回笼,减少资金投放,不排除再次动用利率、准备金率等手段的可能。事实上,4月下旬以来,监管部门也通过窗口指导,要求商业银行合理控制信贷增速,并且一直在各种场合提示信贷增速可能带来的风险。事实上,1-5月,净回笼现金659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净投放49亿元已多回笼708亿元。
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其所释放出的信号,已说明政府将调整金融政策。因为,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在政策调整中,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并无大的改观,可能不会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而是对金融政策进行结构性调整,收紧信贷政策,以打击通货膨胀预期。
这样来看,虽然通货膨胀将提高房价等资产价格上涨的预期,但如果通货膨胀预期很高的话,政府就可能采取措施进行逆向调控。可以预期的是,政府一旦改变金融政策,对目前依然处于调整周期中的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不应低估,对房价上涨预期的打击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