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综合

上海楼市成交创70周新高 开发商重新提价

  根据易居中国公布的数据,3月份第2周沪商品住宅成交量回到了2007年10月份的市场高峰水平。全市共成交商品住宅32.38万平方米,环比大幅上升38.3%,这是上海楼市自2007年底受宏观调控下滑以来的近70周新高。

  与成交量创新高形成对比的是,上海共有18个楼盘扎堆推出了23.55万平方米商品住宅房源;不过仍比前周16批房源的26.1万平方米少供应了9.8%。同时上周的平均成交价格环比回升7%,为12507元/平方米。主要原因是古北国际花园5天内集中成交了42套2万平方米以上均价的高价房源。

  不过,专家对“量增价涨”的楼市表象并不表示乐观。国际物业顾问戴德梁行投资部董事叶建成认为,住宅市场的调整刚刚开始,在降价、减息、减税等手段用过之后,市场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来恢复。克而瑞房产系统分析师薛建雄认为,开发商把2007年政府出台每批次不得少于3万平方米的规定抛之脑后,是在重新用“少量多批”的方式来制造供不应求,促使消费者快速下单。

  三股购买力释放市场需求

  薛建雄认为,去年底政府通过降低税费和利率等政策,使得购房成本获得有效下降,使得之前积累的刚性需求被激发;与此同时,政府又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带来新一轮的动迁高潮;旧城改造让市场看到了新一轮需求扩张的希望,投资客也趁低筑底。三股购买力在展会前后的同时释放,促成上海楼市创成交量新高。

  专家预测,2009年的上海动拆迁面积可能重新达到800万平方米,这直接带来500万平方米的动拆迁安置的需求。

  上海最大的国有房地产企业上海地产集团人士表示,2009年该集团五大重点任务之一,便是完成闸北区北广场三期、黄浦区董家渡13A、15A及环绿地块、杨浦区平凉西街16、17、18街坊、静安区东八块二期等地块的旧改工作。上述四区均为人口密集的上海黄金地段。

  开发商重新提价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对于推动春节后上海楼市回暖起了重要作用的价格战,在此次展会上变为“口惠而实不至”,大多楼盘的折扣一改以往8.5、8.8折的力度,回归在9折以上,有的楼盘则打出送工作岗位、送钻戒等五花八门旗号,更是被市民视作噱头多而实惠少。

  由于成交回暖而引起的卖方“待价而沽”心态在二手房市场也体现得较为明显。上海中原统计显示,与2月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上升一倍不同,3月上旬上海中外环区域二手房成交量及带看量普遍有10%左右的下降,成交价格则有5%左右的上涨。专家称“小幅价升量跌”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卖方提价或者“惜售”心理的重新出现,导致买卖双方心理价差的加剧。

  易居中国高级研究员回建强告诉记者,现在成交量对开发商的意义要大于房价。降价并不意味着开发商屈服于社会压力而让利消费者,恰恰降价是维持产业利益的最好方案,坚持高房价并不符合开发商的当前及长远发展的利益。只有市场持续发展,而不是因为高房价导致市场萎缩,开发商才有持续经营和获取利益的动力及平台。从这个意义上看,企业降价要有真正的意义和力度,如果只是做表面文章,那么所谓金三银四就只能是单相思。

  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研究经理龚敏表示,目前成交量的小幅提升只是前期需求积压的阶段性释放而已。如今的购房者,受到总体经济大环境影响,加上观望等待多时,会表现得更为理性。如果没有实质性的价格松动,并不会轻易选择入市,希望开发商对于后市预测不要盲目乐观。(记者 王进)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0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