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否认“小阳春”,推迟拿地、加速回款仍是主流
11月刚刚结束,焦急等待楼市动向的各地市场整理出11月份最新成交记录,京沪穗等重要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大幅攀升的信息占据了几乎所有财经媒体的头条位置。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新房或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平均增长接近五成,市场为之一振。但上海证券报深入采访后发现,多数开发商和市场人士并不认同“小阳春”说法,并称楼市深入调整周期远未结束。
各地统计数据显示,11月,北京期房网上签约13027套,比10月增加58%,现房签约为1593套,与10月的1041套相比也增加达53%。上海商品住宅70.85万平方米的成交量环比10月上升了41.98%;深圳商品住宅交易环比增加2550套,达到了今年以来商品住宅成交量的最大值。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共成交二手房1419套,这一成交量不仅是今年6月份以来的新高,也实现了环比61.6%的增幅。
然而,对于外有经济下滑压力,内有楼市供需失衡和价格泡沫的房市而言,回暖远非这样简单。“哪有什么回暖,只是天气反常下的正常波动。”某房地产上市公司董事长感慨。
业界不认同回暖的三大原因包括:房贷利率下降等新政效果促进了部分购房交易,但一些城市开发商在久撑不下的情况下集中推出供应量也是导致交易上升的供给方动力,这反而说明开发商资金重压明显;成交量上升五成多为环比,因为10月市场过于低迷,11月的成交回升并不代表市场已经走出低谷。以南京为例,11月南京商品住宅成交量高达3817套,创下半年以来月成交量之最。但今年前11个月,南京商品住宅累计成交量仍较去年同期下降58.1%;最后,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不明朗,消费意愿可能随着实体经济的下滑进一步紧缩。股市投资无法恢复收益的情况下,很多刚性需求的购房意愿将继续延后。
本次楼市成交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供应增加。“成交上升数据有绝对和相对之分,如果相比供应量的增加,去化率其实仍然不高。”杭州滨江房产董事长威金兴表示。
以深圳为例,上月深圳商品住宅交易量创年内最大值,但同时,上月深圳住宅批售供应量也巨额倍增,新批商品房项目22个,共提供12343套、108.19万平方米商品房,其中商品住宅为 11211套、99.83万平方米,环比分别增长276.71%和238.86%。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暂时回暖,对开发商来说倒有利于回笼部分资金。“如果成交良好,可以部分改善开发商的资金链问题,还可利用这批资金进行战略调整,准备‘过冬’。” 五合智库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毅称。
一位开发商坦言,在楼市景气周期远未到来的时候,开发商需要做的仍是埋头积蓄“过冬”能量,这种能量仍然主要围绕资金链展开。
“从银行、资本市场等方面直接融资是不大可能的,主要是销售回款。开源之外是节流,这主要体现在短期不再拿地、减少开工量,寻求政府支持,能晚上市销售的就晚上市。”上述开发商称。在此情况下,一位杭州开发商表示除杭州市中心部分楼盘外,大量的供给压力仍会带来杭州房价向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