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综合

如何解读温总理关于调控股市楼市的讲话?

    1 0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张德江、王岐山,国务委员刘延东、马凯、孟建柱、戴秉国出席会议。温家宝总理指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近日作出决定,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温家宝指出,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政府的首要任务。对于温总理的讲话,我们该如何解读?温总理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定调,又会对房地产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温家宝部署了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的七项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加大投资力度和优化投资结构。从此前中央出台的十条措施可以看出,加大投资主要有四类: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加快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尽快启动一批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型工程项目;加大力度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键项目建设。笔者认为,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是出口衰退导致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企业倒闭,以及房地产不景气造成巨大的民工和普通工人失业,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多年城镇化的努力就将毁于一旦;因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拉动经济,同时可以解决民工的就业问题,并为经济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二)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把扩大消费与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与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加大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比重。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引导和促进居民扩大消费需求。仅仅解决民工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经济衰退造成大量普通工人失业,以及企业大规模裁员造成的白领下岗,问题同民工失业一样严重,如果不促进消费需求,政策只会按下葫芦浮起瓢。未来较长时间之内,国家必然出台众多政策支持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一轮的经济调整,同时也是财富由先富起来的中产阶级向中低收入群体转移的财富重新分配过程。

    (三)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拉动钢铁、建材及家电家居用品等产业发展举足轻重,对金融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要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落实和完善促进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稳定发展;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交易。

    毫无疑问,会议定调了房地产行业接下来政策的导向。一是政府不但明确了房地产行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房地产对钢铁建材以及家电家居等关联行业的带动作用,所以,在出口衰退和消费降低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经济的三架马车之一的投资中最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将重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二是再次重申对房地产对金融稳定和发展的关键性作用,这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房价暴跌可能导致金融机构风险大幅增加,另外一方面当前房地产企业倒闭破产风险巨大,如果贸然放开银行贷款,很有可能将房地产企业的风险转嫁给金融行业。所以,政府一方面会尽量稳定房价,在适度减少房价泡沫的同时通过促进成交量回暖避免行业过度洗牌,未来的政策,还将是继续降低消费门槛,促进房地产交易量的增长;而另外一方面,对于银行贷款,依然会保持谨慎的态度,房地产企业资金问题依然只能依靠自己解决。加大保障性住宅的建设则是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以政府行为引导的房地产投资加大拉动经济、增加就业,并稳定钢铁建材和家居家电行业的需求,同时解决百姓的居住问题,并避免房价反弹。可以预见,保障性住宅的加大投资,必然对现有的供应情况产生巨大冲击,因银根紧缩导致的房地产行业投资较少由政府引导的保障性住宅建设来取代,许多专家预测的未来供应量减少可能导致房价报复性反弹将再度成为笑话。未来房价反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四) 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作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引擎,沿海企业的大规模倒闭将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威胁(作为福建人,笔者身边无数从事依赖出口的贸易、加工、物流等各种行业的朋友在过去一年损失之惨重,笔者是有着切身体会的)。虽然中国在加入WTO之时已经明白经济结构调整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但这一轮因世界金融危机而导致的倒闭潮已经远远超过中国经济的承受能力,政府必须无保留的出台一切可能的政策以稳定出口增长,否则中国经济将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五) 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机会,迫使中国经济提前转型,如果企业能够借助这一轮的调整以提高核心竞争力,长远看对中国经济未必不是一个好事。

    (六)  认真做好金融财政工作。改进金融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银行、证券、保险业都要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各类金融企业要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要加强金融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和协调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大力开展财政增收节支工作。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支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股市从6000多点到1600点,论跌幅08年中国股市应该是世界稳居三甲。笔者07年曾经预言,股市冲破四千点之后,泡沫的破灭已经是迟早的问题,一旦冲破5500点,很快就将掉头往下。股市市值是什么?简单点理解就是所有股市上市公司价值的总和,包括现有的资产和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利润预期。中国股市4000多点的时候,总市值已经同日本股市相当,是否就可以意味着,如果中国股市的真实市值可以稳定在这个位置,那么中国上市公司的价值就应当相当于日本整个股市的上市公司?这个问题傻瓜都能回答,中国整体国力也许在日本之上,但仅仅看经济一项,距离日本还差得远,所以股市的泡沫不破不可能。但问题是,1900点也不应该是中国股市真实的价值,据统计,08年暴跌的股市,平均一个股民要亏损30万人民币,姑且不论那些基金,普通股民大规模的破产,也势必对消费,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伤害,所以政府救股市,不仅仅是救经济的信心,更是救那些中小资产者的资产不至于过度贬值(虽然笔者从不炒股)。

    货币信贷政策的变化,笔者此前已经多次分析,中国经济这一轮调整的本质是为应对此前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央行07年存款准备金率从9%一年内提高到16.5%。收缩了大量的流动性,恰逢美国次贷危机,导致被动的货币供应不足,造成中国经济由流动性过剩向流动性紧缺的突然过度,在这个过程中,资产价格的暴跌是必然结局,而房地产、钢铁的大型投资行业重复建设也必须还债。而中国经济能否迅速恢复活力,关键看央行注入流动性的速度和技巧,所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中国经济恢复最重要的基础。

    (七) 积极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理顺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好改革试点,抓紧出台各项具体配套政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这个就没什么好分析的了)。

    温家宝还对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提出三点要求,其中最关键就是要求各部门反应速度要快,要准,力度要大。当前的经济是在快速飞车的时候突然的急刹车,车子能否安全行驶,是考验中国政府这个车手30多年市场经济建设所积累的经验的时候了。我们相信,中国不但有能力渡过这个难关,中国还将成为世界经济的避风港和引擎,也许,多年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是历史给予中国的绝佳机会。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0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