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2007年的系列政府调控尤其是金融管制,房地产业步入调整期。今年国内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出现了10年来首次持续负增长。
至此,地方政府坐不住了,陆续推出救市政策。自今年5月份以来,各地救市采取的举措,从沈阳、成都、长沙的发端,到后来的西安15条,南京20条,杭州24条,纷纷出台了相关救市政策。虽然上海、北京、广州等作为房地产标志性城市,在中央政府的掂量中,还在不确定之中,但地方政府联合救市的趋势已让舆情喧喧,招致了压倒性的网络民意的反对声浪。
目前网络民意所代表的主流观点基本都是站在民众单维利益群体的角度来表达的。在本文中,地产观察者许子枋不想再重复舆论的普遍观点,而认为从民众、政府<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央银行>、市场<全球金融危机-国内宏观经济面-房地产市场>的三维层面,从传媒表达、政府干预、专家影响三维视角来分析这个问题,可能会得出更全面的观点和得出更接近正确的结论。从而给多事之秋的中国大经济背景下的众矢之的的中国房地产的发展一点真正有益的帮助!
笔者采用《地方政府救市于“市”无补?》的反问作为文章标题至少想传达三个观点:
一、地方政府的联合救市,应该根源于地方政府即将爆发的财政危机。地方政府救市虽然得到了中央政府默许,但如果不能从银行层面给予开发商的贷款松绑,这种救市于“事”无补。
二、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动荡,大量中小企业破产或挣扎在破产的边沿,民众在职业、收入、社会保障存在不稳定性,预期不可能短期看好,这些救市政策就不可能单独逆转房地产市场大势,可以说是于“势”无补。
三、地方政府为维护自身的利益所单独出台的政策将干预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周期性调整,从长远来看,对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和国民经济有伤害作用。再综合上述两条,因此我说,地方政府救市于“市”无补。
虽然如此,文中还提出了不同角度的警告:作为传媒,应该有多角度的报道,来让民众在全面透明的信息下形成独立准确的判断,从而利用全民觉醒并团结的力量,来度过这种即将到来的危害深广且民众从无经验的全球性经济衰退!
为什么尽管民意汹汹,地方政府仍踊跃加入救市的队伍?
这里面牵涉了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央银行的三角微妙组合互助关系。大家都知道,房地产业是地方政府的支柱产业,在分税制改革之后,“土地财政”(指以卖地收入与各种房地产业的高税费收入成为地方财政主要收入),迅速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政政策导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房地产。目前,地方政府财政吃紧,中央政府又不可能给予刚性大额补贴,而中央银行的金融政策则更加敏感,因为房地产的高速泡沫化将危及中国的金融安全。因此中央政府这次一反常态,意欲先让地方政府通过微观政策的调整来恢复民众预期,使民众能够输血给房地产开发商,从而使房地产市场先暂时度过危机,而又不危及中国的金融安全。
因此,目前地方政府的联合救市行为,表明了中央政府的态度——由于担心房地产过度失血,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萎缩,因此默认地方政府救市。
但是,因为目前宏观经济面确实使民众无法在短期看到曙光,再加上民意以网络的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对抗和打压,从而将使地方政府救市无“绩”而终。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是不是会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模式来出台新一轮放宽金融管制的政策,以短期稳定来渡过目前的全球经济衰退,我以一种复杂的心态拭目以待。
如果地方政府救市无“绩”而终,是否会严重伤害中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中国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经济结构是基于扩大内需尤其是房地产需求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所谓的“房地产支柱型”经济,对“土地财政”有不能或缺的依赖。因此,从短期看,如果地方政府对房地产救市无“绩”而终,地方财政就会面临严重失血,地方经济或将面临严重萎缩甚至崩溃。而这个地方政府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并不能象书斋讲堂的经济学者的空喊,是不可能短时间就能解决的。因此地方政府无奈之下,纷纷祭起救市的大旗。这也有难言的苦衷!很多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和产业政策制订时并没有预计到全球经济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严重危机,因此,从理论推导上讲,地方政府对房地产救市无“绩”而终,地方房地产经济将大幅度受挫,地方财政将捉襟见肘,甚至入不敷出,从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各项计划内支出,从而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从仅仅一个“住”延伸到医食住行多个领域。
鉴于此,我认为,作为传媒,应该有多角度的报道,来让民众在全面透明的信息下形成独立准确的判断,从而利用全民觉醒并团结的力量,来度过这种即将到来的危害深广且民众从无经验的全球性经济衰退!
中国又或将进入政府多干预的经济时期,是不是对市场经济的伤害?
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外在矛盾表现是高房价和民众收入之间有较大差距。救市给市场传导了一个信号:把房价稳定不让它回归。这项政策,让本来想降价的开发商又开始等待,在这个时候不降了,而购房者因民意力量和经济前景预期不明朗,仍会抗衡观望。所以房地产市场的博弈双方把时间实际上都耗在了肉搏上。因为现在房价还没有进行深度调整,在刚调整的时候就出台救市政策,会使国家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受到损害。本来可在一年多结束的房地产周期自然调整,因为行政干预因素,而延长到两年三年,对国民经济将造成更大伤害。这是双层伤害。
救市的实质上就是政府干预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就是要让市场“看不见的手”发挥主导作用,让政府“看得见的手”发挥次要作用。在我以前的几篇文章里,我分析过,政府干预经济过于频繁,但干预手段又过于短视,确实残存计划经济体制的厚实阴影。
但是在目前的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在目前中国经济所处的特殊阶段,我们还得依靠政府的政策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这是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政府救市,还得依靠。关键是政府在制订政策的时候要深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依靠专家的力量让政策制订更科学一些,以尽量规避一些短视的政策出台,既伤害民众的信心,更伤害中国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