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与否的争论持续快半年有余,中央的态度至今暧昧,让行业内的人士如热锅上的蚂蚱,坊间的猜测与争论此起彼伏。从中房协上书到国务院秘密会议,从连续的降息措施到三中全会对楼市的避重就轻,很多开发商白白错过了黄金周下手降价的机会,让全国一线城市楼市在黄金周几乎全部沦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个地方政府的旗帜鲜明的救市态度,近一个多月以来,所谓的地方政府救市举措可谓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涉及救市举措的城市,从郑州地方政府率先向市民施行购房补贴开始,长沙、西安、重庆、沈阳、成都、武汉、福州、厦门等超过多半的全国大中型城市纷纷效仿,采用购房补贴、降低税率、放宽公积金贷款等等措施,而且,似乎一个比一个更完善,南京更是一口气推出20条一揽子的救市计划,试图让处于寒冬的楼市沸腾起来。
事实胜于雄辩。在地方政府与开发商普遍期待的金九银十,甚至是国庆黄金周,楼市的成交量给所有推出救市政策的地方政府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楼市不仅未见回暖的迹象,相反跌入更为寒冷的冰窖,有数据显示,南京在黄金周前五天仅成交23套,而成都、西安、长沙、厦门、杭州等地方救市力度很大的城市,成交量也大幅度回落,黄金周期间全国大中型城市的成交量同比减少将近70%,正式宣告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成为笑柄。
值得深思的是,在中央并没有明确态度时,地方政府为何急于频频出招?
表面上看,是因为地方财政收入的60%来源于土地出让金,在楼市低迷的情况下,大量的土地流拍,让地方政府惶恐财政危机。
大胆推测一下地方政府的思维逻辑:因为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利益联盟,因此,地方政府默许、鼓励甚至强制要求开发商不要降价销售,期望通过救市措施来打消购房者的观望,而无论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过于乐观而且错误的估计了形势,认为只要地方政府一救市,楼市就会应声回暖,这是罔顾民心的主观断想,完全没有真正去分析普通民众的心里和考量民众的承受能力,完全没有认真去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说白了,地方政府心里装着自己、装着开发商,唯独没有装着百姓和国家。
我们应该看到,在楼市寒冬中,依然有笑傲群雄的开发商,比如三次领跌的万科,比如大幅降价的恒大,比如那些直降30%左右的开发商,讨论现在能刺激购房者消费的理由与动因,无非是“早降价,降到位”六字箴言而已。
“早降价,降到位”不是不负责任的说法,那些多头们也千万别用大帽子来扣我,因为这是唯一能快速化解楼市危机的出路,是唯一解决地方财政危机的出路,是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楼市的必然归宿,是顺应民心的唯一选择!
地方政府在开发商长期高利润空间与自身利益诱惑的支配下,随便出手救市,从短期看,让普通百姓增强了“逆反”心里,会导致民心背离;从长期看,会让楼市的调整周期更为漫长,而且会造成“一放就乱”的局面,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没有丝毫好处。
楼市要真正重新步入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蓬勃的态势,内外部条件都必须同时具备,从外部来说:一是国家整体的经济形势有更好更快的普遍预期,二是有刚性需求的刚性购买力持续增加,三是与楼市相关的金融与信贷机制逐步完善;从内部来说,一是购房者的信心恢复,二是开发商的信誉危机缓解,三是产品供需结构趋于合理,四是楼市运行机制的高效、科学与透明。
而上述条件从目前看,还需要一个周期来逐步实现。这其中地方政府应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对开发商,地方政府应进行疏导,让开发商放弃暴利观念,推动开发商降价销售;对购房者也要进行疏导,广泛征求民意,与其推出若干救市措施,不如推出若干规范行业长远发展的举措。
再次强调一下,地方政府无须担心地方财政收入的问题,因为,第一,即便大幅度降价,房地产行业依然是行业利润很高的产业,不必担心没有资本流入;第二,通过直接降价刺激成交量的上升,对GDP是重要贡献,税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第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与优化上,多出台与普通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赢得民心,就没有地方政府办不成的事情。
那些因为地方政府所谓救市措施而浪费时间的开发商,也应明白这个道理,当下能救企业的,不是地方政府,而是自己,在三中全会的政策逐步落实后,有远见开发商不要太计较于一城一池的得失,在市场面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快速回笼资金,稳健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在房地产行业,将获得远远超越现在的广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