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判断中国当前的楼市,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楼市的健康发展与良性运行,是戊子变法始终围绕的核心问题。
戊子变法认为,只有真正认清楼市的客观规律,洞穿真相,才能真正理性确定宏观调控的方向,才能对楼市的未来有清晰的判断。
楼市有自身的市场发展规律,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掩耳盗铃。
众所周知,住房与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资料。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一直是各种社会形态关注的中心问题。住宅从“构木为巢”到高楼大厦,土地从“予取予求”到证券化经营方向,其演进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变迁,随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变化。
我们现在所探讨的楼市,在中国是真正从商品经济时代后才开始的,戊子变法认为,其发展过程大致应呈现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特征。
第一个阶段:1978年-1992年,商品经济与工业化阶段。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迅猛推进。1977年,中国人均居住面积仅为3.6平方米,住宅需求成为最大的消费需求。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住宅商品化的大讨论成为楼市在那个时代的导火线,提高人均居住面积,加快住宅建设步伐成为楼市的主轴。
由于百业待兴,社会建设方兴未艾,深刻的社会变革带来深刻的思想变革。生产力空前解放,生产关系呈现齐头并举的变革局面,住房分配体制与单位集资建房主导楼市的粗放发展。
第二个阶段:1993年-2008年后若干年,市场经济与城市化阶段。
从1993年至2008年,这是惊心动魄的15年,是矛盾冲突下利益各方相互绞杀的15年,这15年里,城市的土地利用及房地产权关系成为重点。其中又可以分成若干的变革阶段,我们都很熟悉这段历史,不再赘述。
由于农业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人口的流动性膨胀,带来了房地产交易的空前活跃,明晰产权,健全法制,是规范市场秩序的主题。在城市化过程的初级阶段,确定房地产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政府有政府的考量,但不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决定了楼市的非理性发展,贪污、受贿、勾结等犯罪行为比中国其它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时期更为泛滥成灾。但无论怎样的不规范的发展,有一条主线始终是清晰的,那就是建立住房个人所有制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有期使用制,让楼市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理性发展,这恰恰也是市场经济对楼市的最基本要求。
第三个阶段:预计2020年以后,信息经济与再城市化阶段。
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迫使中国在未来作出若干重要的抉择。戊子变法认为其中最核心的抉择是,只能用未来几年时间来完成西方上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以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升级改造为基础,以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为核心竞争力,以社会公共产业(如教育、医疗、环保等)改革为命脉,加速推进中国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再城市化进程。
在这个阶段,房地产必然将作为一种资本融入社会资本体系的运营,房地产将成为重要的投资和融资工具。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夏普和米勒预言,21世纪金融创新的主题之一是房地产证券化。
如果是这样,房地产经营的虚拟化和国际化就将成为普遍的现象,房地产经济活动的目的,不再仅仅是满足人们对房地产使用价值的需要,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资本行为。
那么,中国的楼市毫无争议的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城市化时期,这一背景,决定了我国楼市建设的主轴必然是完善产权制度,规范市场秩序,实现和谐发展。
而要实现和谐发展,就必须要厘清当下的纷繁复杂的局面,就必须要对楼市的自身运行规律进行解码,就必须停止歇斯底里的浮躁作风。
楼市运行有自身的规律,戊子变法试图从资源、资本和供求三个层面进行诠释。
第一,资源利用。
这是以开发为标志的,以产品更新换代为特征的,以满足人们对住房需要为主导的生产活动。这种资源利用的主要特征是:住宅实物形态的更新换代,大规模的住宅建设成为市场的标志。旧住宅大量拆除,马路扩宽,旧城改造和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加剧了住宅供求失衡。中国目前的拆迁和旧城改造,拆房子、建房子、卖房子、买房子、住房子是这种物质循环的典型特征,这个循环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密切关联,住房条件的改善,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潜在的趋势性庞大的住房需求与经济的成长相配合,拉动房地产市场,利润目标影响投资的流向,廉价的劳动力(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作为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支撑。
第二,资本利用。
这是以资金运动为主要特征,以利润为目标的价值循环运动。满足住房需要退居次要的地位,建房、卖房、买房成为投资手段,通过房地产交易,获取投资利润是目的。房地产投资活动成为社会各群体的活动,房地交易成为市场的标志。曾经的“购买美国”是典型的例证,房地产投资信托,房地产贷款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加剧了房地产的投资功能。资本利用的市场表现为房价的大幅波动,是对物质活动的异化。
第三,供求关系。
萧条——复苏——高涨——危机的循环,是市场运行的调整和平衡功能。楼市走向,归根结底服从于供求规律。如果说,1993年的楼市与改革开放相关,表现为城市地域扩张和写字楼的大规模建设的冲动;如果说,1998年开始的楼市高涨,与住房制度改革相连,表现为住宅市场的迅速扩大和住宅价格的高幅上涨;那么,2003年以后的楼市的投机疯涨,则是连续高涨后的危机前兆。1993年源于计划经济长期的压抑,1998年源于改革调整,2003年源于投机钻营,而现在,在危机面前,是到认识行业自身规律的时候了。
戊子变法认为:供求关系决定楼市运行的周期规律,资源利用决定楼市更新换代的规律,资本利用决定楼市价值运动的规律。在一定时期,三种规律交织在一起,但不同的时期总有起主导力量的因素。资源利用的主导力量,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资本利用的主导力量是利润和竞争,供求关系的主导力量是宏观经济走势。
只有真正充分认识到上述规律,我们才能把握楼市发展与宏观调控的基点与方向。
在市场经济与城市化阶段,楼市核心服务于家庭的实际占有和使用,其主导属性是消费品,是当前楼市的主导性需求。二手房交易基于漏斗理论,其主导方面仍然是消费观念的升级,不能说明楼市的投资主导,恰好说明楼市消费梯度的构造和消费观念的升华,这是楼市需求结构判断的正确方向。
我们都没有理由作出对政府干预市场的错误理解,因为公共政策是楼市供求因素之外的重要因素,这是世界各国楼市发展的共识。现阶段将楼市定位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这是楼市建设的基本依据,也是宏观调控的立足点。具体地表现为:政府管制对新开工项目、旧城改造、环境保护、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对低收入阶层提供住房保障的政策性支持;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承担关键性的作用等,这些表明,继续强化宏观调控不仅必要,而且有现实的着力点。
戊子变法始终坚持认为:中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楼市在未来十几年内都还将处于市场经济与城市化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着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从各个方面看楼市都必须要围绕“和谐中国”来建设与发展,这就必然要求,宏观调控的方向一定是努力实现楼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使房地产业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相关产业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康有序,和谐均衡”的科学发展观应该是认识和驾驭楼市理性思维的精髓。
大江东去,无论怎样的阻力都无法改变,楼市和谐之路不可阻挡!只是,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