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低迷、银根紧缩,如何使“储备”土地快速转化为销售收入已成为房企发展的关键。
日前,记者从绿城集团杭州总部获悉,今年7月底以来,绿城新推出的三个项目——青岛理想之城、杭州玉兰公寓、温州鹿城广场锦玉园,在开盘后短短10天内销售率均已过半,总销售额超过30亿元。
“在有形之手救市暂无可能的情况下,以‘销售为王’取代往日‘囤地为王’的市场策略,无疑是房企自救的现实选择。”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评价绿城积极的销售策略。他认为,销售为王既意味着企业现金为王,更意味着房地产市场权力重心正逐步向买方转移。
囤地之累
“贷款不易,上市困难,去年很多房企花高价拿的地今年没钱开发动工。”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道出了当前房企囤地的处境。
自今年6月起,各地亦不时曝出地王退地事件。
日前,北辰长沙地王退地疑云刚刚消散,苏宁环球集团上海退地的消息又浮出水面。而在此前,上海志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愿意承担可能损失1.1亿元土地出让金定金的风险,正式退订上海普陀地王。同时,曾拿下福州地王、南京地王的房企们,亦不惜被扣罚高额土地出让金或保证金的代价,纷纷退地自保。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各种压力的累积下,确实有许多开发企业无力维系以往的生存模式。“国家出台各种严禁囤地的政策和紧缩的银根政策,对开发商资金链、开发周期和发展战略都构成了严峻的考验。”
事实上,在去年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之下,许多开发商将大部分资金“押”在了储备土地上,不料去年年底市况急转直下,这些储备土地不仅无法迅速变现,还需投入巨额的开发资金,从而成为企业的巨大包袱。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用“土地为祸”来形容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他表示,大多开发商在去年都利用各种融资办法去囤地、圈地,造成了现在的土地非正常囤积。
“在融资困难的大背景下,以地养地、囤地坐庄的舒服日子已经终结,开发商只有加快楼盘的销售充实现金流,才能稳健发展。”一位业内观察人士说。
急补现金流
“救市论”在喧嚣一个月后最终偃旗息鼓,更多的房企开始选择积极销售的策略自拓出路。
记者获悉,截至今年7月,绿城今年在全国的39个项目完成销售金额共计72.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6%。其中近日面市的青岛绿城理想之城一期蓝庭项目,首批开放580多套房源,开盘当天便有300多套房源被预定。
7月27日开盘的绿城·玉兰公寓位于杭州江干区,属于正在建设中的城东新城核心区——该区域被视为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型商业商务区。项目共推出378套房源,开盘当天销售近70%。
除青岛、杭州两个项目取得不俗的销售业绩外,绿城·温州鹿城广场锦玉园在开盘三天内亦完成近23亿元的销售额,销售率近60%。三个项目一经开盘便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与当前楼市的低迷形成了鲜明对比。
业内人士认为,积极消化存量土地,通过销售充实现金流,是绿城在当前楼市低迷的情况下持续发展的“秘诀”之一。
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他表示,在宏观调控继续严格执行、买家持续观望的情况下,“作为卖方,房企惟一自救的办法就是通过积极销售回笼资金,平稳渡过这一段调整期”。
{{item.interpreting_title}}
{{item.area_title}} · {{item.district_title}}
{{item.sell_state_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