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综合

经济学家称开发商囤地约10亿平米 盼引同行关注

经济学家钟伟:开发商全国囤地约10亿平方米

    其报告在业界褒贬不一,钟称“只为引发关注”

    银行体系每向房地产行业注入4元资金,就约有1元被沉淀在土地上,“这样的银行信贷资金风险很大!”著名经济学家钟伟昨日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开火。钟伟的调查显示,到2007年底,房地产开发商囤地约10亿平方米,十大囤地开发商过半在广东。目前的囤地规模大约可支持开发商静态开发4年或者动态开发3年,足以支撑一个完整的开发周期。

    十大囤地开发商过半在广东

    钟伟是在日前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土地囤积及资金沉淀评估报告》中发布这样观点的。此报告受焦点房地产网委托,钟伟担任主任的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5位研究人员共花费2个月时间完成。

    报告认为,到今年底,开发商规范渠道囤地规模约为8亿平方米,非规范渠道囤地约2亿平方米,目前的囤地量约可支持开发商静态开发4年或者动态开发3年,即可支撑一个完整的开发周期。报告指出,2002-2006年间,山东、江苏、浙江和四川省为土地囤积最多的省份,分别占近五年全国土地囤积总量的8.9%、8.8%、7.7%和7.7%.“若从开发商的角度衡量,广东肯定全国第一,全国前十大囤地开发商中广东占据七八个座席。”钟伟说。

    该报告透露,国家土地储备中心也存在囤积大量土地现象,其计划的土地供应量并没有完全进入市场,从全国来看,2002-2006年,全国计划的住宅用地供应量为21亿平方米,而所有房地产购置土地总量仅14.5亿平方米。近来一些城市房价大幅上涨,无一不和当地政府连续三年以上未能完成供地计划有关。

    报告认为,大量的土地囤积导致开发商每年为囤地所需要承受的资金成本高达1800亿-2000亿元,甚至已经超出了全行业目前的利润水平。据估算,截至2006年底,沉淀在土地上的资金约2.4万亿,相当于目前商品房的年销售额。钟伟表示,这足以显示出房地产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稳健性迅速下降。如果继续维持现有的土地政策和市场供求状况,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和金融行业都将迎来一场危险而巨大的赌博。

    数据方法都不算最成型

    钟伟日前推出的这则报告在业内引来巨大反响。中国房地产与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应予警惕,“如果数据属实,确实需要加大打击囤积土地的行为,加快土地供应节奏”。但弹之者也不在少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王小映博士分析,通常指称的囤积行为应指超过约定开发期限、延期开发、待价而沽的行为,而上述报告中的“土地囤积10亿平方米”。包含了约定开发期限内的土地,很多土地招拍挂后往往需要半年到一年的前期工作才能动工,因此“报告并不科学”。

    面对赞与弹,昨晚钟伟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强调,报告的数据“我只为竖块靶子,希望大家多多开枪”。钟伟说,这个报告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及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报表,“数据方法都不能算是最成型的”。钟伟认为,国内的房地产研究目前关于囤地和资金趋势的不是太多,自己盲人摸象,不为建立权威,更希望引发同行关注,“大家一起来解剖这只麻雀”。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0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