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1月14日专电 (记者汪林义)曾被全国各地的购房者寄予厚望的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在成功“拿地”一年后无法取得任何突破,最终转为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
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最近表示,作为项目立项的一个前提,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已转入房地产开发轨道,256名会员全部转为项目的投资股东。
观察人士认为,在转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后,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已发生质变。
2006年11月15日,温州个人合作建房项目委托的开发商以1亿多元的价格取得了一个30亩地块的开发权。温州的成功“拿地”,被誉为个人合作建房的“破冰”之举。
据当时测算,这一地块均价为每平方米4100元,预计建成后房屋成本价为每平方米5300元,远低于周边楼盘的市场价,将能达到个人合作建房低于市场价30%的目标。
然而,温州个人合作建房人在成功“拿地”后,再也无法取得进一步的突破。“涉嫌欺诈”“开历史倒车”等来自各方面的反对意见,让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蒙上了阴影。
“个人合作建房缺乏政策支持,只能走房地产开发的路子。”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赵智强说。
在等待一年无果后,温州合作建房人最终选择将合作建房项目纳入房地产开发程序进行建设。
今年10月30日,作为房地产项目,这一地块的建设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立项批复。
根据商品房开发模式,项目完成后,所有房源将公开销售,房价也将上涨。这不仅意味着256名股东很难如愿买到房子,也偏离了让每个合作建房人买到廉价房的初衷。
新闻链接
合作建房还要再等等
本报记者刘宇鑫
从2005年4月开始投身合作建房项目的于凌罡把合作建房的目的归纳为三个方面:成本价住房,物业自主权,配套设施收益权,但他的愿望却一直没能实现。
温州的赵智强去年11月拿下了被合作建房者当成生命线的土地,却在一年后重新当起了开发商。“原来的松散组织已经成为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原地产华北区总经理李文杰说。“即使很多人认为房地产开发存在暴利,但它仍需要专业的开发企业。”李文杰认为,如果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士,旨在低价买房、低价住房的合作建房成本很可能与计划产生很大差距。
在于凌罡看来,合作建房的最大好处,就是百姓在耗费巨大的住房问题上寻找到一条新途径,以摆脱房地产商集体的要挟和暴利掠夺。“现在缺的是政策。”倡导合作建房的赵智强和审慎置之的李文杰异口同声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