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综合

官宣!中国第一座4万亿城市诞生

4万亿GDP城市,终于诞生了。
近日,北京市人代会透露,初步预计,2021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第一。
而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市,2020年GDP就已高达3.87万亿的上海,2021年GDP突破4万亿可谓毫无悬念。
这意味着, 京沪两座一线城市,联袂迈过4万亿大关 ,再次抬升了一线城市的上限。
这意味着什么?

京沪VS广深,
一线城市差距拉大

4万亿GDP相当于什么水平?
目前,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GDP超过4万亿(约为6200亿美元)的仅有20多个,占比不到1/8。
GDP破4万亿,超过了 瑞典、比利时、泰国、以色列、阿根廷 等国家的水平,意味着一城可敌一国,说是“富可敌国”并不夸张。
放在国内来比较,京沪GDP总量,也超过了一般省份,排在辽宁、陕西、江西、广西、云南之前。
若以城市进行类比, 京沪对广深的领先优势 有所放大,其差距超过了1万亿元,更相当于除重庆苏州之外所有二线城市的2倍以上。
图片
毕竟,京沪虽然被定位为城市,但无论行政级别,还是经济、人口体量, 都相当于省级 ;无论规划定位还是政策利好,都远超一般城市。
相比而言,同为一线城市的 广深,只是副省级 ,广州更是受到 三级税制 的制约,财政不仅要与中央分成,也要与所在省份分成,这在凯风新著《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中有详细分析。
更关键的是, 京沪都有超乎一般城市的高定位。
北京是四大中心:全国政治、文化、对外交往和科创中心;
上海是四大中心一枢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全球科技创新枢纽。
最高的城市层级,最高的规划定位,绵延不绝的政策倾斜,让京沪成了中国城市里最独特也最超然的存在。

北京无限逼近上海?

北京GDP正在无限逼近上海。
数十年来,上海一直都是内地第一经济大市。
2006年,上海成为内地第一个万亿GDP城市;2010年, 上海GDP首次超过香港 ,位居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所有城市之首。
正如《中国城市大趋势》与上海一直以经济大市自居不同,北京向来被认为是政治文化和对外交往中心,经济方面的定位并不突出,以至于许多人忽视了北京的经济实力。
事实上,长期以来, 北京一直都是北方经济第一大城 ,GDP长期位居北方首位,且不断拉近与上海之间的距离,无限逼近第一经济大市。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之前,北京GDP长期不到上海的一半;改革开放最初的20年里,北京与上海的GDP差距虽然有所收缩,但一直都没突破70%。
从2000年开始,北京与上海的经济差距开始快速收缩。
2000年,北京GDP约为上海的68.1%,2010年,这一比例攀升到83.5%, 2020年,又进一步提升到93.3% ,2021年,这一比例又得到进一步提高。
图片
虽然北京GDP无限逼近上海,但两大城市的定位不同,在国民经济中的分工不同,并不构成对城市地位的挑战。
毕竟,北京的政治功能是独一无二的,上海的金融、工业、航运等地位同样首屈一指。
当然, 京沪要做的并非只是让自身成为最强城市,而是要引领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两地分别作为京津冀和长三角的龙头城市,能否带动周边同步提升,无疑是关键。

新冠疫苗的强助攻

北京经济有多强?
作为首都,北京天然就有集聚全国资源的优势。
北京拥有全国 最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央企总部、最多的双一流大学、最多的一流科研院所、最多的大型金融机构、最多的互联网企业、最多的高学历人口,最多的亿万富豪 ……
这是其他城市所难以企及的高度,这在《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中有详细分析。
最近几年,北京经济发展猛然提速,则得益于医药健康、生物技术“双引擎”的助力,以及一系列国家新战略的落地。
先看两大“双引擎”。
其一,医药健康,尤其是疫苗生产,成为北京GDP狂飙式增长的最大幕后“功臣”。
目前,我国疫苗接种率已经到达85%,疫苗接种量超过28亿支,这些疫苗主要由科兴中维、国药北生研两家北京企业提供。
如果加上出口等,仅2021年一年,北京就生产了 50亿支新冠疫苗 ,而 科兴中维、国药北生研两家公司贡献的产值就超过2300亿元。
借助于新冠疫苗产能的巨量扩张,北京医药制造业产业 同比增长2.9倍 ,这让拿下了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国家队”产业集群的上海都难以企及。
图片
其二,作为“双引擎”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北京高端制造业的能级。
北京向来就是信息技术的高地。
中关村可谓无人无知无人不晓,而互联网企业无论数量还是体量都位居全国之首,聚集了以 字节跳动、京东、小米、百度、美团、新浪 为代表的互联网第一梯队。
图片
在数字经济、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赛道里,北京借助互联网产业优势和强劲的科研优势,同样在全国拔得头筹, 寒武纪、商汤科技、地平线 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图片
来源:胡润研究院 2021年数据
根据规划,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30%以上,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仍是未来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最大的政策高地

北京,作为战略高地,这几年再次获得加持。
这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北交所和服贸会。
其一,北交所的横空出世,进一步巩固了金融中心的地位。
北京的定位里,虽然并无金融中心之类的说法,但由于一行两会、大型国有银行、保险、金融业协会等机构的聚集,让北京成为毫无疑义的 全国金融管理决策中心。
而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横空出世,让内地在沪深之外有了第三个证交所。
图片
与沪深不同,北交所将聚焦于“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而存在。(参阅《第6大金融中心呼之欲出!为何没能拿下证交所?》)
事实上,在北交所落地之前,金融业就是北京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北京 资金总量(本外币存款总额)超过20万亿,位居全国第一 ,而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20%,同样位居全国首位。
图片
其二,服贸会,让北京获得了与广交会、进博会齐名的三大国际性展会之一。
据《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分析, 北京的服贸会,与广州的广交会、上海的进博会 相对应,共同作为我国三大国际性展会。
不同的是,广交会、进博会均聚焦于 商品货物贸易 ,即以实际的物质商品作为贸易对象。
北京的服贸会则以 服务贸易 为主,包括金融、信息、知识产权、文化、旅游等服务。
服贸会的前身是“京交会”,在2019年正式升级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体现了数字时代跨国贸易的新趋势。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4.6万亿,其中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金融服务等位居前列。
北京第三产业最为发达,信息技术实力一流,因此得以成为服务贸易的第一城。

央企外迁,影响几何?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北京开始持续向外疏解非首都功能。
最具突破性的动作,当属 央企总部外迁 。2021年以来,已有多家央企总部从北京迁到外地。
雄安新区、上海、深圳、武汉、赣州 等地成了受益者。
中国星网、中国中化、华能集团落户雄安新区;
中国船舶、中国电气装备落户上海;
中国电子集团落户深圳;
三峡集团迁回武汉;
中国稀土集团落户江西赣州。
这一次央企总部外迁,不只是总部变更那么简单,相关机构、人员都要随之而迁移。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北京就一开始疏解批发市场、物流市场以及一般制造业,甚至连 北京市级行政机构也都搬到了与河北一河之隔的通州 。
图片
这还只是开始。
未来,除了部分央企总部继续外迁之外, 在京部委高校、部分行政机构、医院 也要开启外迁之路。
图片
由于主动疏解非首都功能,导致北京常住人口增长停滞。
过去5年,广深人口增量分别高达279万、349万,而北京只增长了1.3万。
图片
显然,这并非北京失去了吸引力,而是主动控制所致,北京的吸引力仍旧是独一无二的,这从当地的落户难度就可见一斑。
疏解非首都功能、控制人口规模,必然会对房价乃至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但是,立足于治理大城市病、落实首都功能战略定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化发展的未来,显然是多赢之举。
正如我们常说的那句话, 永远不要低估一线城市,更不要低估北京 ,这是一个上限可以无限高的城市。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21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