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截止到现在,楼市已发布调控措施400多次。不少城市的楼市可以说降到了史无前例的冰点。这让人对今后楼市的走向又多了几分猜测。
而在9月8日,央媒的回应也给了大家更明确的答案。经济日报发表了一篇《土拍新规意在“房住不炒”》文章,其中指出近期各城市的土拍公告中,不约而同地把溢价率设定在15%甚至更低。此举反映了各地落实中央“房住不炒”定位要求、坚决稳地价的决心,但如果据此就认为“土地财政”将因此落幕,则言过其实。
从央媒的态度,我们也能看出在2021年剩下的几个月,楼市的大致走向如何。
调控将多管齐下
从近期的楼市新政我们可以看出,调控不再仅单纯限于控制房价上涨,而是涉及到楼市多方面。
在土拍上,实行首轮集中供地后的效果不算理想,22个重点城市土地市场依然火爆,溢价率不降反升,楼面价再创新高。因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约谈有关城市负责人,中央层面召开房地产调控电视电话会议,并叫停了第二次土地集中出让。成都、南京、杭州、广州等城市也在之后修改了二次土拍的规则,纷纷下调了溢价率,从控地价来间接控房价。
在金融端,9月7日下午,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了相关内容,表示会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持续完善房地产金融监管机制,防范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而在限房价方面,出台了二手房指导价,新房限价限售等措施。根据58同城、安居客发布《8月国民安居指数报告》显示,8月全国重点城市新房在线均价环比微跌,可见调控还是十分有效。
除此之外,不少城市还在近期推出了限跌令,防止部分区域恶意降价扰乱市场秩序。而经济日报也就限跌令发表了《限跌令能否防止房价过快下跌》的文章,其中指出“稳才是楼市理想状态。”也看出了国家坚持“房住不炒”,稳房价的原则。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8月3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会上就住房保障体系及年轻人住房问题作出了回应。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我国已经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名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
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了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住房保障政策和管理制度,也建成了规模巨大的保障性住房。
因此,未来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杭州、东莞等热门城市也于近期加入了共有产权房大军,努力为暂时无法购置房产的刚需们更多的选择。
厦门等城市也明确提出了“商改办”细则,城市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非住宅类存量房屋可改造为租赁住房。此举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加租赁住房供应量,提升用户的居住体验。还可以有效盘活闲置类商铺、厂房、写字楼等房屋,为其提供另一利润增长点。
总结
从新一轮调控也可以看出,很多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打补丁、补漏洞;同时,“因城施策”的调控措施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断,之后的调控密度会只增不减,楼市也将朝着更平稳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