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598.8亿元,同比增长3.8%,全省经济稳步向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未来将作为区域经济“第四极”着力打造。
近日,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草案)出炉(以下简称《规划》),闲言少叙,一起来看此次规划值得关注的点。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
《规划》提出,实施西部保育培育,东部优化提升的国土空间战略,并强化成都的极核“主干”作用和成都都市圈的辐射带动,支持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同时,《规划》中提出的“一圈带动”,指的是成都都市圈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还将要扩展到成都平原经济区和成渝地区的中部。
一般而言,由于大城市发展的地域极限,使得某些大型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得不向外拓展而发展次级中心。这也是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规律。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城镇体系与英国伦敦利物浦城市经济圈就是很好的例子。
可以说,依托大城市及城市群建设的完备,周边中小城市发展机遇也不可同日而语,对城市能级跃升、城市潜力与活力激发均有益处,而在城市群中扮演何种角色,便是城市群中中小城市差异化的关键。
而四川显然深得协同发展的精髓,据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经济实力最强,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质量、产业结构、三大需求、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等6个一级指标的得分上,均排在各大城市群之首。
将成都作为成都都市圈的心脏,带动整个都市圈发展,再将都市圈看做一个大型城市,作为整个四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带动周边小城市群整体发展,一手好棋。
多次提及成渝
“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重点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镇支撑”“促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规划中,分别以方向、战略措施、城镇格局、空间发展等方面强调了成渝地区协同发展的迫切与重要。四川向东,重庆向西已是必然趋势。
从《规划》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四川整体的城镇化发展仍然以东部为主,将构建“一圈一轴、两翼三带”城镇格局,成渝是发展主轴。
双循环
四川已经搭建起四面八方的通道,作为西南中心,与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共同开展联动协作,这也标志着四川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角色定位较之前更高。
向北:与青海、甘肃、陕西、京津冀城市群协调联动,参与到与俄蒙两国之间的国际经济走廊建设中去。
向东:与重庆、贵州、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协作联动。
向南:与云南、大湾区及东盟跨国合作。
向西:与西藏协作联动,并深化对欧洲、中亚和西亚的跨国合作,对接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和西亚以及中巴国际经济走廊向西主要涉及跨国合作和经济走廊。
“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运输通道
《规划》提出,强化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打造泸州-宜宾、万州-达州-开州、攀枝花、广元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南充-遂宁-广安、内江-自贡、绵阳、乐山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一主四辅多点”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以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契机,加快构建多层次铁路网络,局部优化完善高速公路网,支撑川渝平原、丘陵地区空间集聚和城镇组群联动发展,实现成渝两市一小时畅达、成渝与盆地内主要城市一小时通达、成都都市圈内一小时通勤。
据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显示,交通运输重点项目如下:
四川作为西南重点省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扩大内需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更高站位,更高要求,四川也正准备走出一条有特色的高质量协调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