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虽然地产行业不断上演“反贪风暴”,并将近百名百强高管送进了牢房,但腐败分子仍像韭菜一般,割了一茬还有一茬。今天,明源君想和大家探讨两个问题:为什么房企反腐这么难?房企内部要如何行动,才能减少腐败的发生?
01
四大原因,导致房企反腐难
据明源君观察,房企反腐难,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房企要发展,一定要放权,但放权就增加了贪腐的风险
当地产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放权是必然趋势。
去年开始,房企频繁调整组织架构,其中一个关键词就是权力下放。因为现在房企面临的市场环境复杂惊险、变化莫测,这就需要房企内部的组织能快速做出反应,高效决策,否则容易错失发展机会。
比如很多房企以前做个活动都要集团审批,现在营销经理直接就能拍板了。某头部房企以前拿地决策权都在集团,现在区域就可以决策了。决策权下放,能提高决策效率,但放权会意味着为贪腐提供便利。
这也是房企反腐面临的最大阻力。很多房企在业绩和反腐之间,最后选择了业绩。只要高管有出业绩,即便从公司捞点油水,不要太过分,大多老板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古代著名贪官严嵩、和珅,皇帝不知道他们是贪官吗,肯定知道,为什么不办他们?因为能做到大贪官也不是一般人,他们能受到皇帝器重,肯定有其过人之处。和珅就是个才华横溢而且极有能力的人,绝不仅仅靠拍马屁。
二、很多房企陷入激励不相容的困境
按照经济学理论,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当你委托别人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他的利益与你的不一致,那就别指望这事能如你所愿,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激励不相容”,是“激励理论的奠基者”威廉·维克里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尔利斯共同提出的。
一般而言,房企的诉求是员工好好干活,为公司创造价值。但很多房企希望告诉员工忠诚、奉献,主动免费加班加点,但却不舍得给同等回报的收入。既想要马儿跑,又不舍得马儿吃草。
而员工的诉求是多拿钱少干活,钱少也行,活要轻松,即便活不轻松,起码干起来要有成就感吧,但我们之前讲过,现在做房地产却越来越没有成就感了。
当房企价值与员工期望之间的差距越大,员工贪腐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比如采购人员年薪二十万,整天经手几百万上千万的订单,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些想法。销售每天面对很多高净值人群,看着他们买豪宅开豪车,买来的房子价格蹭蹭上涨,这个时候再高的激励,也很难消除他们倒卖房源的冲动。
尤其现在地产行业越来越难做,很多高管个人发展遭遇瓶颈,升迁无望,只想捞一笔走人。
某百强区域总之前的职场之路非常顺,从管培生做到区域营销总,只用了6年。可最近两年,他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以前市场好,每次开盘都日光,现在他区域内的多个项目都陷入滞销,区域总看自己的眼神也越来越不对劲了。
他预感自己的位置可能坐不久了,与其被下岗,还不如捞上一笔直接走人。
于是,他私下与分销公司合作,骗取公司佣金,但最终还是被发现了。
三、企业扩张太快,管理落后,缺乏监督机制
很多房企在前十年一直忙着做大规模,被时代推着一直往前冲,根本没来得及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监管跟不上,就容易被经不起诱惑的员工钻空子。
四、腐败方式多样,隐秘性强难查证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员工贪腐不过就是拿回扣、收红包,但事实上,房企内部的腐败方式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贪腐金额从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
因为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从拿地到工程,从采购到营销,甚至连人力、物业等等,每个环节都要对接一堆供应商资源,有决策权的专业条线,就会存在贪腐的漏洞。
①供应商给回扣是最常规操作。
一般是找好合作方,谈好价格和回扣比例,然后中标后,合作单位按照比例给回扣。
以拿地环节为例,以前都认为投拓部门是清水衙门,但实际上收并购、旧改项目的操作也存在很多猫腻。
某百强房企曾经查处过一个区域总,该区域总获取项目信息后,按照价格1.36亿报给集团,实际支付合同金额是1.3亿元。多出来的六百万就被瓜分掉了。
②虚报价格,以次充好。
这种一般发生在采购条线,明明价格是100万,虚报到130万。更过分的是,有些贪腐人士甚至以次充好,比如花了正品的价格,最后用的是山寨产品,从中牟利。
③自己成立马甲公司,套取公司资金。
这种操作在拿地、工程、营销环节都较为常见,因为都要找供应商,不如自己成立一家马甲公司,让自己的公司接公司的活,再找个乙方分包下去,套取公司资金。
比如拿地时,找到项目后先由自己的公司谈下来,再溢价卖给集团,赚了差价还赚了佣金。工程招标时,有些城市总或区域总导入自己控制的空壳公司,参与工程建设,再把活给其他施工单位干,自己就套取集团的建设费用。
④利用信息差控制房源,等到涨价再更名卖掉,赚取差价。
很多营销操盘手卖房时,跟集团报价2万销售给客户,实际上自己拿下房源,再转一手加价卖给客户,赚取中间的差价。
⑤客户身上榨取茶水费、好处费。
营销线直接对接客户,有些操盘手会利用客户想买房的心理,收所谓的茶水费。
某港企在上海一个项目,操盘手成立了一家空壳公司,要求所有客户要买房都必须经过该公司,并缴纳30万茶水费,最终贪污了3000多万,等到公司查出来,人已经外逃了,这笔钱始终没追回来。
除了方式多样,房企内的贪腐隐蔽性很强,难以查证。
地产人基本是高学历人群,大多法律意识很强,懂得保护自己,在进行贪腐活动时非常谨慎,很少会留下直接证据,这也为查证带来很大难度。
比如很多材料从出厂运送到项目,该有的资源全都有,全部合格,但有的贪腐人士会在包装上做手脚,比如用的是好产品的包装,实际上装的是山寨产品。如果审计部门只查包装或资料,根本查不出问题。
而且很多供应商贿赂方法越来越高明,比如找城市总打牌,故意给城市总输钱,一晚上输几十万,这种方式非常隐秘,一般都查不出来。
02
房企如何减少腐败
反腐虽然很难,但却不得不做。旭辉集团成本总王燕梅认为,房企一定要大力反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贪腐成本太高,吞噬公司利润。
比如说原来100万的招标,因为腐败,可能就需要130万、140万的投入,无形中增加很多成本,而且还可能材料很差,以次充好。
另一方面,腐败不仅直接提高成本,还会带坏公司风气。如果大家都认为不需要奋斗就可以获得大量财富,就会导致员工缺乏奋斗精神,最终房企丧失竞争力。
此外,京东刘强东也曾经说过:如果你贪了10元,我就要花100、1000的成本去调查你,让你彻底完蛋。对于反腐,在京东永远不计成本,因为你毁灭了我的梦想,败坏了公司的价值观!
那么,房企如何才能尽量地减少腐败呢?
一、从激励不相容到激励相容
上文提到,很多房企存在激励不相容的问题,如何改变这一现象?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名誉教授里奥尼德·哈维茨提出了“激励相容”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会按自利的规则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集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
古代有“高薪养廉”,现代则发明了合伙人机制,这些本质都是“激励相容”的机制,根本目的是让员工上下同欲、同心同德,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创新力,为公司创造价值。
比如某30强房企采用阿米巴经营模式,将公司分割成许多小组织,自负盈亏,并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经营管理。这样一来,每个员工都有主人翁精神,也就不会想着监守自盗了。
万达在内部也有“高薪养廉”的说法。据说万达每年有一半员工能晋级,加薪幅度高达20%。万达认为,虽然高薪养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但一定程度提高了腐败的门槛。
二、反腐机制建设,避免摇摆不定
很多房企内部只有反腐条例或原则,缺乏完善的反腐机制。比如有些房企虽然组建了审计部、监察部,但审计部权力不够大,经常被业务部门所干预,导致效果欠佳。
比如在某些高周转房企,项目开发进度非常重要,而审计要去侦查工程腐败,可能会耽误工程进度,这个时候,如果审计部门权力不够大,往往就要让步于项目进度。
如果房企下决心反腐,一定要建设起反腐机制,并且坚定不移地执行。比如组建只对老板负责的审计监察部门。万达内部的审计部门就归王健林直管,审计相对独立,不受任何人干扰。
例如,阿里一直高度重视反腐,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阿里巴巴集团商业行为准则》,以规范员工与客户、业务伙伴、股东在业务关系中的行为。
2012年,阿里成立专司腐败调查、预防及合规管理的“廉正合规部”,这个部门职能不受任何业务部门干预,与公司各业务线、内审、内控部门都保持充分独立,廉正调查“上不封顶”,管理责任最高追至合伙人。廉正合规部查办的所有辞退案例,全部在内网论坛中实名公告。
华为公司历来把腐败问题置于极限高压状态,靠的是以下六大机制。
三、能公开的全面公开,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
权力能够寻租,就是因为有暗处的操作空间。如果采购信息、销售信息、奖励信息,都在企业内部全面公开,自然就减少了贪腐的可能。
比如现在很多房企都建立了内部采招平台,所有合作方都需要先入库。公司需要采购时,采购清单、采购量、技术要求等也会在网络平台上公开招标,企业、竞争对手、媒体等都可以看得到,以求公开公正透明的阳光采购。
甚至有房企实现了人工智能式采购,即当采购部门需要采购时,只要在平台输入关键词,系统会自动匹配推荐供应商,实现招标过程公正透明。
四、总部职能下沉,区域总换防
很多集团对区域公司失控,核心在于对关键岗位失控。有一家房企,区域的财务、人力、法务,都是总部派出的。这3个人平常虽然归区域总领导,但可以直接对总部汇报,他们年终考核也是总部说了算。
这样一来,区域就很难失控了。很多房企不定期会进行组织人事调整,比如区域总调任,这样也有利于预防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