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急冻的情况下,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推出灵活应对政策,此时拿地仍需要资金沉淀,房企将面临降杠杆与加快资金周转的考验。因此这名业内人士也指出,疫情之下的拿地窗口期,或令房企出现弯道超车可能性。 被按下“暂停键”的房地产市场,随着南京、成都、杭州等部分城市逐渐有条件开放售楼中心,楼市又准备“冷启动”。
虽然楼市交易和工程建设在疫情期间被冻结,但是房企拿地的动作却并没有停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了近期房企拿地信息,从今年1月至2月21日,行业TOP10房企投资拿地金额超过750亿元。其中2月份以来,碧桂园、中海、保利、新城控股等拿地金额超过220亿元。
此轮“抄底”揽地房企多为行业巨头如华润、保利,2019年销售额1000亿元-2000亿元左右的金科、绿城、旭辉、宝龙等,与此同时不少房企在四处融资找钱“自救”,尽管不少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对房地产销售有所放松,但融资端依然没有扶持政策出台。2月以来,多家房企进行了短期融资融券,以应对疫情带来的短期资金紧张。
逆市拿地“抄底”
有哪些房企逆市拿地?根据近期信息可见,业内排位靠前的央企和销售规模处于爬坡期且有融资能力的房企,是这一轮拿地潮的主力。强二线、二线城市仍为房企热衷布局的城市。
2月3日,大华集团以总价13.49亿元竞得杭州杭钱塘地块,溢价率17.41%;众安集团以总价9.98亿元竞得浙江杭州富阳区1宗宅地,溢价率11.14%;中天美好集团联合体以总价4.13亿元竞得浙江金阳一宗宅地,溢价率8.68%; 招商蛇口以底价59亿元竞得江苏南通宅地。
金科在过千亿权益销售规模房企中,是唯一没有将总部搬到一线城市的企业。与河南建业有一点比较接近的是,金科一度因为在西南投资、销售金额占比较大而被称为“西南王”。但金科对于销售规模的扩张意图明显,自2018年开始,金科加大拿地力度,2018年与2019年前三季度,金科投资拿地金额分别为700亿元、614亿元。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目前全国售楼处几乎全关闭,复工复产也刚进入审批阶段,只有少数城市的少数项目获得复工机会,部分城市甚至对土地招拍挂都按下了“暂停键”;另一方面,房企开展线上销售收效甚微,主要是消化老客户需求为主。但房企对国内经济短期回温抱有信心。
短期融资受房企青睐
2月12日以来,佛山南海、成都、杭州、沈阳、南京等地相继发文“有条件开放售楼处”。对此,张宏伟认为市场开始进入“冷启动”状态。2月底到3月初全国部分城市售楼处开始有条件开放,虽然市场还处于预热阶段,但也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
线上售楼处作为新型销售模式,虽能导流,但总体成交量有限,客户转化率低。一家销售规模2000亿元的房企对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2月份以来的成交量相当于往年的20%、30%左右。
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多方信源求证获悉,地方政府在出台售楼处逐步开放政策的同时,也拟定了一份可销售楼盘名单。这些项目售楼处的开放大多已进入审批流程。多家房企相关人士透露,售楼处开放要准备的工作也比较多,限制也很严格。
从房企手握土地储备,可以保证后续融资、发展这一角度出发,不难理解房企借这次拿地窗口期储能,但参照房企负债情况,降杠杆仍然是房企主要命题。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行业偿债规模保持高位,叠加疫情带来的销售回款骤减,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剧。
要想借此次“弯道超车”,房企需要在土地储备与资金储备中间找到平衡。目前,融资端口并未出现政策放松信号,唯一的利好是,中央下调LPR,将对稳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在缓解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房地产企业也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