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刷爆媒体圈的房产新闻集中围绕2点。一则是全国20城出台租赁住房政策;二则全国多城利率上浮,最高30%。
但在此之外,有一条来自广东的极具爆炸性的资讯差点被忽略。我们结合结合资讯和相关媒体给出的解读,一起来看。
广东楼市连发"4利剑"
8月22日,广东省住建局和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之所以火爆,即源自于文件中又四句和楼市相关的核心话术。依此前媒体报道,形容其如四支,每一支都射中楼市要害,有且有利于没有买房的刚需客。
关于这四支利剑,分别是以下:
1、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为群众提供低息、长期稳定住房贷款。探索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按照 10%左右面积标准,在住房保障小区配建经营性设施。
公积金贷款总额在一二线城市房价面前捉襟见肘、商业贷款全国范围内利率收紧的背景下,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福利。
2、将探索建立共有产权住房制度,根据定价标准及个人出资数额,确定个人和政府或者个人和有关单位持有住房产权的相应比例产权。
3、探索将经过整治的城中村住宅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4、全面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省内大中城市均不得采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
北上广深楼市是中国楼市的风向标,其一举一动都被注视、学习或效仿者。
此次,广东将这4条事关楼市的条例写入省级城镇化建设,有什么深层次含义呢?
有什么深层次的意义?
最大的看点,莫过于第一剑中的“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
据财经观潮原文解读,这里的机构应该就是住房保障银行。解读如下:
1、它更人性化。住房保障银行制度是一种鼓励个人自愿储蓄的非强制性政策性融资制度,而政府的作用也从单一的强制储蓄逐渐向多元化的公共支撑制度过渡,政策性融资渠道的辅助性特征更为突出。
2、它是真正服务大众的机构。为了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利用住房银行贷款买房,能够享受到更大的贷款折扣和额度。
共有权产住房制度现在确实不新鲜了,合肥也跟进了前期文件。对于该政策的正式写入经济、人口均排在第一位的广东,代表了一种决心——从上到下普及执行的决心。
城中村纳入住宅保障房政策的落地,将极大地增加深圳、广州、东莞等城市保障房供应量,对各地商品房价格将产生巨大的平抑效能。
最后的落户政策,将让广东省落户变得更容易。这其实也是对今年一批二线城市开启人才抢夺战的回应。
对合肥有什么意义?
还是那句话,北上广等城市写入文件的政策,必然会收到其他城市的研究解读。
想说的还是关于利剑中的第一点,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为群众提供低息、长期稳定住房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8月11日发布《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特别要求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我们都知道银行盈利少了,开始缩进相关政策了。
我们也知道最近全国多城房贷利率都在上浮,南京更是高达30%。
合肥,也没能躲得了。
此前消息,合肥中信银行、东亚银行、浦发银行已经对首套房停贷;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农村商业银行首套房利率上浮20%。
这多出了20%利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合肥同一套房,利率调整前后,还款总额差额近30万。
这对刚需来说,真的很伤!而且是被误伤!
合肥的房价高么?高!收入水平高么?并不高!
若不是2016年荣登全球房价涨幅排行榜第1,估计还有不少人都不知道合肥是安徽的省会。
投资客虽已撤去,但毕竟楼市依然趋稳,留给刚需的只能是已处于高位的房价水平,买房压力依然很大。几日前,合肥也出台住房租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但目前未出细则。
毫无疑问,广东这份文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起到了带头作用。为一些城市楼市调控带来新思路,为推进培育房地产长效机制提供新方向。
2017年前8个月,楼市可谓急转直下。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房价下跌,但好歹已经平稳。
但要知道的事,市场平复的背后是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等重重大闸,全国范围内多个省会城市和热点城市出台相关文件150次,一个字拦!
可拦,毕竟只是挡住需求,并非缓解需求。调控也总有周期,刺激与调控频繁交替。
长效机制的在本轮调控周期内的探索和制定,尤为重要。
具体到合肥市场,不寄望其全部跟进广东的政策,但至少能为合肥接下来的楼市调控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能起到加速推进的效果。
单单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为群众提供低息、长期稳定住房贷款这一条,就值得合肥等许多城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