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综合

未来经济难现强劲反弹 房地产投资正在见底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于2016年3月19日—3月2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中国经济网全程直播报道。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3月19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分会场“2016年宏观经济展望与结构性改革”上表示,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已有五年多,距离触底还需满足三个条件,结构性改革是歼灭战更是持久战,未来经济很难有强劲的反弹趋势。同时他还透露,房地产投资正在逐步见底。
  
  王一鸣表示,过去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出现一系列重大阶段性变化。从需求端看,房地产投资大幅度回落,汽车销售量也在回落,都进入到个位数甚至零增长。关联的产业,钢铁、水泥、建材都在大幅度下降。供给端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劳动人口趋于减少的趋势。现在经济持续下行已有五年多,国际社会都很关注。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在2016年我国GDP目标增速设定为6.5%-7.0%,31省区中超半数省份下调GDP增速目标,两会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表示,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三五”期间的平均增速,一定要在6.5%以上,才能完成目标。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果增速低于6.5%,今后几年的压力会更大。
  
  王一鸣认为,中国经济的下行一直和日本、韩国做对比,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为都是东亚国家,也经历过高速增长阶段。对比来看,总体上我国减速的过程更加缓和一点,何时触底,要满足三个条件。
  
  从需求端来看,投资要能够见底经济才有趋稳的趋势。从供给端来看,过剩产能,新动力能够抵销旧动力衰竭,需求端和供给端都要具备这些条件。固定资产投资2016年有望逐步见底,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回落到10%,从过去20-30%的增长回落到10%,可能还会有下降的空间。主要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是房地产投资,过去2-3年经历了大幅度的回落,几乎在逼近零增长。看当月的数字,房地产投资已经是负增长,去年后几个月。尽管一线城市销售非常活跃,但是库存量很大。房地产投资逐步在见底。
  
  还有一个影响投资的是制造业,制造业占固定资产投资1/3还要多,制造业估计还会有轻微下降的趋势,去年已经到8.1,今年1-2月份是7.5%,随着去产能实质性启动,制造业投资会逐步起稳。基础设施的投资处在高位,但也在回调。基础设施投资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财政投入,财政能够稳定基础设施投资也会逐步的回稳。
  
  同时,目前钢铁价格和煤炭价格在回稳和回升。2016年下半年或者明年早些时候经济有望阶段性起稳,2016年很可能是阶段性底部,从现在判断来看能够实现6.5%的增长。未来经济很难有强劲的反弹趋势,因为不是周期性因素决定,它是结构性因素决定,很可能是L形的增长态势。
  
  王一鸣认为,现在经济转型已经启动,中国从投资和出口拉动正在转向消费,更加依靠消费,更加依靠服务,更加依靠内需的增长模式。
  
  此外,王一鸣认为现在我国经济还面临几个风险,一是低效益陷阱,二是南北的分化。由于效益陷阱不能走出来,潜在风险就会显性化,包括债务、资产等各种风险都会显性化,这都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重构新的平衡。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0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