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经《房地产决策参考》整理发现,报告全文竟然提了3次“房地产”,10次“住房”。归纳起来,无非三个字:去库存。如何去?无外乎两点: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3次提到房地产:
1、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16年)
2、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2016年)
3、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2016年)
10次提到住房:
1、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4013万套,上亿群众喜迁新居。(十二五期间)
2、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十二五期间)
3、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万套,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601万套,农村危房改造432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2015年)
4、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2016年)
居住证含金量很高加快覆盖未落户人口
报告中提出,将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居住证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要加快覆盖未落户人口,使他们享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
因城施策化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报告中提出,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房地产
李克强指出,今年全面实行营改增。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将采取三项举措。
一是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二是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水利建设基金等免征范围。
三是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实施上述政策,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同时,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加大对民生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该保的一定要保住,该减的一定要减下来。
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打造智慧城市
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公开性,促进“多规合一”。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住建部长回应房价暴涨:采取五大措施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5日上午就社会高度关注的“房价暴涨”问题作了详细回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部长通道”看到,陈政高用“三大特点”、三个“没有变”、五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最新政策予以系统解读。
陈政高明确表态,住建部与房价涨幅明显的四个城市保持密切联系,将通过严格限购、差异化税收与信贷政策、增加土地供应等措施,来保证市场平稳。
楼市新特点
陈政高表示,看房地产市场要看几大特点。第一,去年的销售实现企稳回升,去年8月销售由负转正,今年仍然保持了这个态势;第二,市场保持分化,可以看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大不一样,而且这种分化越来越严重;第三,待售面积太大,库存太大,增速依然很快。“因此,中央将去库存列为今年的五大任务之一。”
同时,他表示,看房地产形势,要看基本条件。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没有变,城市居民和新市民,特别是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没有变。“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有各种调控措施,”陈政高表示,“我对今年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五举措稳定市场
陈政高介绍,近期一线城市房价变化非常大,住建部高度关注,并与四个城市都保持密切的联系。“这四个城市,正在想方设法稳定市场。”陈成稿介绍,他们的办法,总结起来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同时实行严格的差异化税收和信贷政策。
◆第二,增加土地供应面积,这些供应面积要及时披露信息,以稳定信心。
◆第三,增加中小套型的供应数量,特别是搞好保障型工程建设。
◆第四,打击各种交易上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五,正确引导舆论,主动发声,稳定人心,稳定预期,稳定市场。
领导们的发言,到底透露了啥?
1、陈政高的此次表态,可能意味着国家对一线城市的土地政策再次发生逆转。此前国土部多次表态,要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和资源环境超载的城市“划定永久性开发边界,形成空间硬约束”。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控制人口总量,解决城市病的问题;二是保护耕地。
但问题是,由于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无法均分发展机遇和资源(其他国家也一样),城镇化注定失衡,北上广深事实上都在向3000万人口迈进。控制城市边界的做法,只能加大城市密度,加剧城市病。国土部还提出,如果土地真的不够用,可能“跳出去”发展卫星城。但事实上很多城市,比如深圳,根本没有跳出去的空间。
所以,无论此次住建部领导表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北上广深突破所谓的城市发展边界都是不可避免的,否则房价只能越来越高,城市交通只能越来越堵。比如深圳填海55平方公里,就是一种突破。
其实,在城镇化过程中走大城市化道路,才是人间正道,也才是节约土地的做法。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根本不可能,也将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2、陈政高的表态,也解释了广州“跨区首套”政策被叫停的原因。在这种背景下,广州放松限购可能性在减小。虽然国家希望一线城市带动全国楼市回暖,但也希望一线城市房价维持慢牛走势。如果上涨过快,提前透支利好,肯定会重演去年股市5100点见顶回落的走势。
调控一线城市楼市,最好的办法是收紧购房资格、提高贷款首付比例,以及取消贷款利率优惠。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城市愿意使出这些杀手锏。
3、陈政高还透露了一个重要数据:目前全国“待售商品房面积约有7.18亿平方米”。但广东省的文件透露,广东目前待售商品房是1.6亿平米。广东省能占全国的22%吗?有点看不懂。
4、对于全国楼市,陈部长还是唱好的,毕竟去库存才刚刚开始。其实,这也是国家对一线城市房价飙升“投鼠忌器”的原因。
5、国家层面表态之后,一线城市,尤其是房价涨幅较大的深圳、上海和北京估计会有新的调控动作。也许开始的举措会比较温柔,到下半年会不断加码,最终造成北、上、深楼市的短期回调和波动。虽然一线城市楼市可以长期看好,但对于过分使用杠杆的投机者来说,风险在加大。
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中国这样发展
关于十三五(2016-2020):
1、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
2、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3、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
关于2016年:
1、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2、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要统筹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准备金率、再贷款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传导机制,降低融资成本。
3、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4、城镇化:今年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居住证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要加快覆盖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使他们依法享有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
二是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公开性,促进“多规合一”。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5、财税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item.interpreting_title}}
{{item.area_title}} · {{item.district_title}}
{{item.sell_state_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