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成书。早在2014年2月底,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是直接的房地产调控才叫调控,货币政策也是调控。一个月后,广州拟收紧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内人士评价:假如住房公积金贷款从“拟收紧”变成“事实收紧”,那将是对楼市非常严厉的调控。
王石的判断、广州的反应,巧合下揭示了事情的本质:楼市进入以货币调控为主的阶段,通俗地说,就是钱收得越来越紧了。如果把此前的“国×条”称为“硬调控”的话,那么现在的调控可称为“软调控”。如果中国房地产的问题真的是货币的问题,那么现在终于在源头上大展拳脚了。
对于“硬调控”,我们不能轻易否定,我们不清楚,在当时的复杂环境下,换另一种调控方法或者对当时的市场放任不管的结果会如何,更好还是更差,现在都只能是“事后诸葛”。至少,如一些经济学家所言,最差的选择不是错误的决定,而是没有决定。正因为经过了长期的“硬调控”,现在才迎来了“软调控”阶段。
这一次的“软调控”,可以说是始于去年下半年,时间不长,效果如何?用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的话来说就是:市场环境和预期相对稳定,房价延续了涨势趋缓的态势,一些城市的房价涨幅进一步收窄。用数据来说就是: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住宅销售额下降5个百分点。预期稳定,价格涨幅趋缓,不单是房地产,即使放在其他市场也是健康或走向健康的体现。至于其间传出一些城市部分楼盘房价下跌、崩盘、房企资金链破裂的消息,撇除其中的流言,同样是楼市迈向健康的表现。一个健康的市场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是有兴衰,有上落,有乘兴而来的新人,亦有败兴而退的旧人。甚至可以说,部分房企资金链的断裂、部分城市楼市的崩盘,是以小崩溃换来整个市场的大安全。
既然没阻止房价飙升的“硬调控”都能持续10年,那么,短时间内能稳定预期的“软调控”也不会浅尝辄止。谁能尽快适应调控的转变、谁能更快找到应对“软调控”的办法,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占得先机。
与房地产贷款收紧、住房公积金拟收紧相伴的,还有房地产再融资的开闸。只有更严厉、没有最严厉是“硬调控”的标签;有硬有软、有收有放则是“软调控”的特征。相比较之下,“软调控”显得更加游刃有余,也更加接近调控的目的:让整个行业健康发展,而不是一棍子把整个行业打趴。
经过了长期的“硬调控”,现在迎来了“软调控”阶段。谁能尽快适应调控的转变、谁能更快找到应对“软调控”的办法,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占得先机。
{{item.interpreting_title}}
{{item.area_title}} · {{item.district_title}}
{{item.sell_state_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