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5年的“春哥”以后,我便与中国的选秀节目绝了缘。上周末,禁不住朋友的“诱惑”,看了一期《中国好声音》,没想到竟找回了当初为春哥呐喊时的激情。于是,把之前的也翻出来看了个遍,心理high到不行。
这个节目最吸引人的无疑是规则,与其他选秀不同,评委完全是盲选,只能通过耳朵里听见的声音做决定,从而杜绝了视觉信息先入为主。在这样的规则之下,容貌平平的女孩、矮小怪异的男生、甚至是面目丑陋的盲人,都拥有和俊男美女一样的起点,只要你有一把好声音,你就有机会震撼全场。必须承认,这样的规则,让我这种拥有一幅好嗓门却长相天生缺陷的人十分感触。
说到这里突然本能的联想到了南充楼市,好声音这种“实力派精神”不正是这个市场所缺乏的么!这个圈子,大多数人还在沿用超女快男的那一套——形式大于内容,“卖相”压倒一切。把地产圈当成娱乐圈混,大把的心思不放在修房子上,却专注于走穴营销炒噱头。只要项目大旗一树起,坑都没挖就琢磨着怎样用“三区新中心、城市新名片、与世界接轨”等惊世骇俗的口号丢翻全场,都憋着劲儿要演绎如哪吒般一出生就把龙宫搅得天翻地覆的神话,嗓门一个比一个大,心气一个比一个高。就像五星花园的“曼XX项目”、“天XX项目”,或者高坪的“万XX项目”。
神话都是骗人的,现实有时候比神话更骗人。就在你等着这些“小巨人”能闹出点什么大动静的时候,却渐渐发现它们一生下来就吃错了奶粉,不是营养不良,就是骨质疏松,有的甚至还天生小儿麻痹,别提闹龙宫,走路都成问题。工期一拖再拖,浑身都是质量问题。于是乎,很多楼盘一到交房便要上演拉横幅、堵大门、拳脚齐上、流血见红的“武斗剧”。看着豪宅价买来的“廉租房”,想着当初售姐牛气冲天的描述,玩钞票的事最后成了玩心跳,大多数业主瞬间感觉被忽悠成了“二百五”,心情就像掉进了井里,横竖都是“二”。
歌手的本份是唱出好歌,开发商的本份是修出好房子,倘若丢了这样的原则,结果肯定不会好到哪儿去。一个真实的案例:前段时间城西“龙XX项目”的老板由于私自改规划,圈占公共绿地多修了几万平房子被警察给带到了局里喝茶,估计现在都还没完事。这就正应了江湖的那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而且从现在的局势来看,由于老百姓越来越不好糊弄,加上一线房企入驻后竞争日趋白热,“还账”的日子已经很近了。如果不想再重温一次“全月订三套月底退两套”的时光,我劝各位还在学习赵本山忽悠艺术的KFS们赶紧调个台,看看《中国好声音》,学习一下“干实事”的精神,多在如何为业主打造舒服的居家环境上投入点,别老想着把大把的银子砸到改善房媒年终奖上,过分夸大营销的功能而忽视产品本身的品质,只会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与人民做斗争的错误中去!
{{item.interpreting_title}}
{{item.area_title}} · {{item.district_title}}
{{item.sell_state_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