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苹果公司“可控泄露”策略的巨大成功,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了“饥饿营销”这个词汇。其实在中国这算不上多新鲜的玩意儿,因为众多的地产商早就将其运用在了商品房的销售之中。
针对楼市饥饿营销的话题我曾经和南充的很多业内人士探讨过,大家的观点比较一致——由于商品受供求关系影响很大,以及市场买涨杀跌心理的存在,饥饿营销是正确的应对之举。其实,饥饿营销是一把双刃剑,利弊相倚。对之前的楼市而言,由于环境利好,所以这种营销模式的弊端被影藏的很深。但随着市场向另一个极端越走越远,饥饿营销的利弊关系也正在发生转变。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买房的、卖房的,甚至于卖钢筋水泥、砍砖和灰的都要负点责任,谁叫这个产业的链条如此巨大呢!
和各项目销售线的“战士”们每天坐立不安,看着偌大的销控表祈求RP爆发比起来,我很庆幸自己还能坐在这儿边敲着键盘边打哈哈。我一直坚持一种观点:环境变了,就应该调整自身去适应,就像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既然大的市场环境都变了,还坚持以前的老思路明显就没做到“与时俱进”。
当然,南充的大多数KFS思想觉悟都是很高的,相当懂得顺应时事,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这一点从开盘时的场景就可以看出:以前开盘,看不到任何价格信息不说,进个售房部整的“山路十八弯”不说还要分批控制人流,气氛比见领导人还紧张,好不容易进去了,选房时间还要用秒表卡,十分钟一过,要么刷卡,要么被彪形大汉“架”出去;现在开盘,房子随便挑,售姐又是端茶又是送水,不满价格还可以欧起要折扣……
按理说,饥饿营销的应用是建立在卖方为主导的市场特征下的,如今既然买卖双方的力量发生了逆转,这种策略便失去了存续的基础。但实际上呢,这可能只是理论上的判断,它依然广泛存在于楼市,不过由以前的“赤裸”变得内涵了许多。比如某个楼盘,故意压慢工程进度,房子又不多,还要分N个批次来卖;又比如某个楼盘蓄了快一年的水,最后开盘就推100多套房子出来。两者方式方法不同,但目的一致:有意调低待售货量,以调节供需杠杆,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最后,必须向大家说明,饥饿营销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策略,就连稍微有点知识水平的卖菜大婶都懂一点,所以实在没必要戴上有色眼镜去专门看KFS。当然,也善意提醒下KFS,注意控制度,不要整的像小米手机那样,让买者饥饿过了头,否则要遭口水淹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item.interpreting_title}}
{{item.area_title}} · {{item.district_title}}
{{item.sell_state_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