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开年以来,楼市似乎掉进了迷魂阵让人摸不着头脑,无论是专家们的言论,还是资深业界人士的分析,归纳起来都不能得出个直接的结论,至于普通的购房者就更难认清形势,因此不少人陷入了一种购房焦虑。其实做人何必有那么多的负担,房子在现实生活中虽被赋予了多层的含义,但也脱离不了商品满足人们使用价值的本质,一切都应以需要为前提。不过要想买房置业,得先拥有正确的观念,在此笔者总结出了一些常见的观念误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区一:用国外的理念来分析国内楼市房价
曾经有不少网友对现在的楼市发表过看法,声称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那么中国的楼市已经高度泡沫化了,房价处于一种完全不合理的虚高状态,买房是不明智的选择,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因为楼市发展的历程长,各种制度法规比较完善,社会住房保障的民生工程体系能够帮助社会上绝大部分人实现安居的理想。不过,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若是使用国外相对比较成熟的住房制度来衡量中国楼市,那么人们就很有可能会变得特别失望,从而陷入一种焦虑当中。作为中国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还是尽量按照实际情况来规划自己的购房置业大计显得理智些。
误区二:僵硬的算计着当前的工资收入水平来买房
综合各方信息结合市场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社会购房的主力都是中青年群体,年龄基本上都集中于20岁到40岁之间,其中20岁到30岁这个年龄段的购房者,事业处于起步期或者发展初期,工资收入水平并不是太高,即使购房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心愿购房,所以常常以现有工资水平来计算买房的标准。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做人还是应该向前看,若是就死死盯着当下的工资收入水平,自然是无法满足安居或者乐居的梦想。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判断未来收入的发展趋势,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筹划购房事宜,应该算得上是一种合理的做法。
误区三:投资价值和自住价值都想要
在购房的问题上,能够做到投资价值和自住价值的双重最大化那自然是最为理想的结果,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两者很难兼顾。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就必须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最符合自己需求的方向来重点考虑。比如说,自己买房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短期内并没有将房产卖出套现的目标,那就还是尽量考虑自住需求,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出发,把住的舒适放在首要位置;若买房是为了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用来自住只是偶尔的行为,那就一切置业选择以升值为最终目标来考虑,多注重一下房子的地段位置、周边配套、户型大小等迎合市场口味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