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多地出现保障房“遇冷”局面。如何让保障房市场健康发展、较好发挥房价调控“蓄水池”作用?
商品房“热销” 保障房“遇冷”
近来,保利地产、金地集团、恒大地产等多家一线房企4月份的销售业绩均大增,其中恒大地产4月销售额环比翻番。
据了解,在北京、济南、合肥等地部分楼盘商品房也出现热销,甚至购房者彻夜排队、一房难求的场面也“重出江湖”。
然而,在商品房“热销”的背景下,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和廉租房等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却在多个城市遭到冷遇。记者了解到,广东、湖北、河北、海南等省份部分城市都曾出现经适房销售明显“供过于求”的现象,许多楼盘的销售比例不足一半,甚至只有一二成。
除了经济适用房销售“遇冷”,廉租房、公租房等其他保障性住房也存在申请热情不高的现象。2012年3月,武汉在南湖新城公租房小区供应的913套公租房中,只有210户有人入住,剩下的700余套房屋无人问津。
“有资格的买不起,买得起的没资格”
一些购房者认为,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保障房价格依然偏高,他们根本负担不起,而有经济能力的购房者又不具备购买资格,这让保障房陷入了“有资格的买不起,买得起的没资格”的尴尬境地。
专家还认为,申报条件过于严格也将部分潜在购房者“卡在门外”。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对保障房申请者的住房、收入等有严格要求,比如规定住房困难家庭人均面积必须在8平方米以下、人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稍微宽裕的家庭就被剥夺了购房资格。
合富辉煌山东区域市场总监许传明也认为,在当前严厉调控背景下,楼市成交量能否上升,房价是关键因素。此外,交通、环境等配套不健全也是一些保障房遇冷的重要原因。
保障房如何“应保尽保”分流刚需?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说明保障房制度设计不完善及区域结构性过剩。
他们表示,保障房惠及千万低收入家庭,是分流刚性需求、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蓄水池”,未来应通过在城区商品房中配建保障房、降低申请门槛、发放货币补贴等措施,最大限度发挥保障房满足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功能,做到“应保尽保”,从而分流刚性需求,避免购房者单一追逐商品房造成房市过热。
郑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王万鹏说,应在城区商品房中配建一定比例保障房,解决目前部分保障房位置偏僻、环境不好、配套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在大型保障房社区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周边地铁、BRT(快速公交)等交通条件是否便利,并配套好医院、学校、超市等场所,保障居民交通顺畅,生活方便。
山东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程道平说,在保障房的户型设计、面积等方面应尽可能的考虑到住户的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并对部分低收入群体的物业费给予适当补贴,从而降低他们的经济负担。
{{item.interpreting_title}}
{{item.area_title}} · {{item.district_title}}
{{item.sell_state_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