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还是一个因为各种理由来到这里的“外来汉”,我相信每一个热爱着这片土地的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关于“大南充”的梦想。这种“大”它不仅仅是几个乏味物理数字的简单堆砌,而是一种由各种内涵所构筑出的伟岸身躯——“嘉陵江畔,绸都南充。百万之城,蜀中重镇。”
在近期召开的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会上,市政府提出了这样的规划:未来5年内,我市将着力构建特大城市框架,全面打造山水田园城市。同时,到2015年,力争城镇化水平达到45%,主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20万人。
宏伟的蓝图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此时此刻我们不应该沉溺于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中,更应该想想如何去实现这一切。是时候了,把自己作为一个南充人的所有骄傲迸发出来,南充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接下来笔者将谈谈自己对南充未来发展的看法,也许这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观点,但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唤起您对于“大南充”的潜意识。
经济作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最重要指标,必然是要放在头等位置来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跟不上去,其它的一切都是水中月、雾中花。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定然是不能把南充经济的方方面面说个透彻的。既然是谈未来,讲发展,那笔者论述的重点也将侧重于“南充经济在未来几年如何进一步拓展上”。
一、加强嘉陵江流域协作
南充地处嘉陵江中游,境内嘉陵江干流长达301公里,与毗邻川渝嘉陵江流域其他地方有着很多的联系,如自然地理相似、人文习俗相近、内外通道相连,产业联动度大,环境关联度高,生态共生性强等。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在嘉陵江流域区的地理中枢优势,联合相邻各地区,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纽带,围绕生产力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嘉陵江水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流域间的协作和配合。积极促进各类要素整合,以嘉陵江这条“线”,串连起一个经济发展的“面”。
二、立足川东北,放眼“西三角”
2010年南充全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82亿元,居全省第5位,经济总量超达州8.62亿元,继续在川东北地区领先。对于现在“南充川东北经济实力第一”的现状任何人都无法否认。而要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点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起来:以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实现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利用“磁石效应”,依托兰渝铁路、广渝高速公路和嘉陵江航道,构建以南充为核心,辐射达州、广安、巴中、遂宁、广元的“川东北经济体”。
南充地处“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旦汉巴南铁路项目顺利上马,南充将成为真正的三线交汇(达成线、兰渝线、汉巴南线)之地,通道枢纽作用将得到凸显。届时,在“枢纽效应”的作用下,南充经济发展的空间将得到巨大的扩展。在这样的发展大环境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继续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实现同成都、重庆、西安等西三角核心城市的产业对接。
三、加快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而在中国现有的经济格局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浪潮下,大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又成了像南充这类西部城市经济发展的“终南捷径”。
近年来,南充凭借自身资源和交通优势,积极承接以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为重点的沿海产业转移,成效显著。目前,燕京啤酒、富安娜、吉峰农机、汇源果汁、三环电子等上市公司和国内500强企业的一批重大项目已经落户南充。
成绩之后,其中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比如引进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缺乏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龙头型项目,产业带动能力差等。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必须从自身出发,进一步推动石油天然气化工、丝纺服装、汽车汽配、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等优势产业的发展。争取首先吸引住这些优势产业往南充进行转移,再以此为契机,实现由“点”到“面”,以一个产业链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只有在经济上盘活了存量,做大了总量,“大南充”的拼图才能真正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