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名靠后到全省先进区
顺庆区在去年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考核中,多次排名靠后。
“顺庆就是南充的一张名片,顺庆这张脸脏了,也就给整个南充抹黑。”在今年1月举行的顺庆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区委副书记、区长尹光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启动“四项治理、七项改造、十项规范”工程,努力把顺庆建成“功能配套齐、秩序管理优、环境形象美、城市品位高、市民素质好”的川东北最清洁有序的宜居和谐示范区。
定了就干,干就干好。顺庆人治理城乡环境的心情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该区投入5000万元打造北干道及国道212线农房风貌,国道线如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启动了一市场、二市场等23个农贸市场的“三化一改”工程,目前已有8个农贸市场改造完毕,3年内,市民的购物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投入1500万元升级改造育英路、北湖路、滨江大道等“农村版”街道;对医学街、延安巷、金鱼街等27条小街小巷进行了亮化、绿化、硬化……一时间,从城市到乡村,从大街到小巷,顺庆掀起了环境治理的高潮。到去年底,该区连续3个月排名全市第一,并被评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区。
从“见招拆招”到建立长效机制
原来满街堆放的烂菜叶荡然无存,车辆整齐有序地停放在街道两旁新划定的停车位里,整条街道变得既宽敞又干净。在仪凤街、滨江大道和成衣街附近区域,总有城管执法人员在巡逻,引导市民规范摆摊设点行为。6月2日上午,当笔者再次来到吉庆巷时,发现这里已经大“变样”。
针对以街代市、车辆乱停乱放、牛皮癣等现象,顺庆区政府虽曾多次出重拳予以整治,但收效甚微。今天整,明天反弹,如此循环往复。如何防止环境反弹,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顺庆区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吉庆巷、鱼米巷、宁安巷等地以街代市现象能得到彻底根治,关键在于城管力量的下沉。” 该区城管办主任周学比介绍,去年7月,区政府在城区8个街道办事处和农村部分重点集镇成立了城管执法大队,每个大队配备了5至10名城管执法人员,城管大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辖区的城管执法。
城管力量下沉只是该区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举措之一。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才是该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致胜法宝”。去年3月,该区机关、乡镇、街道、学校等100多个单位的4000余名工作人员走上街头义务打扫清洁卫生,拉开了人人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序幕。截至目前,已先后有10余万人次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同时,该区还开展了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组、进景区、进家庭“七进”活动和“巾帼行动”,吸引了更多市民参与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来。
强有力的监督触动部门单位
顺庆区畜牧局干部王炳林每天早晨上班时,都会留意竖立在政府大门口的一块公示牌,那上面公布着全区所有单位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得分排名情况。哪里出现卫生死角、哪条街道有几个“牛皮癣”、某个单位是什么原因导致扣分、限期整改时间等一一罗列其中。
强有力的监督、逗硬奖惩是顺庆区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又一举措。该区成立了环境综合治理暗访组,并专门给工作人员配备了照相机和摄像机。暗访组将影响环境形象的现象制作成幻灯片或光碟,在召开全区性大会的会场上播放。同时,该区还定期召开媒体见面会,邀请驻区省、市媒体对辖区环境进行舆论监督,一旦某地的环境问题被媒体曝光,属地单位就会被扣相应的分值,曝光的媒体级别越高、影响越大,扣减的分值就越多。
“暗访督查、请媒体挑刺的方式对机关部门、乡镇、街道等触动很大,哪个愿意把家丑外扬哟。”王炳林说,如今全区干部的环卫意识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