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自新中国成立60年来,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积由解放初的1.6平方公里扩大到如今的64.05平方公里,人口由解放初的5万余人增加到现在的86.36万人。
“24年前我来南充求学时,涪江路南高以西全是农田,如今,南高以西的广大城区已成为南充城市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西充蚕种场刘长俊提起南充城市变化如是感慨。
“32年前我来南充参加四川音乐学院的考试时,南充城沿嘉陵江呈条形,当时的人民南路、人民中路和人民北路,实际上是南充城最西边的街道。如今,这几条街道已成为南充城中心地带。”56岁的阆中人邓继发说,不过几十年岁月,南充城市的巨大变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南充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明证。
解放以前
南充城几乎没长大过
大北街口、小西门、大西门、大南门、大东门和小东门,这些如今南充人耳熟能详的地名,如同一个个符号,已融入南充市民的生活。
200多年前的清嘉庆元年(1796年),南充城就被包围在这几道门中。据了解,到今年南充城建城已有2211年的历史。当年汉高祖刘邦为纪念纪信而下诏设置的安汉县——如今的南充,其县城仅为市区五里店一带。元朝初期,安汉旧城因战乱遭破坏,重建的县城南移到莲池坝上,也就是如今的模范街以南旧城区。
在长达215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南充城几乎没有长大过,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城仅有大小街道60余条,巷道30余个。
“城区格局沿江分布,因多年未保养维修,大街小巷路面均已破烂。除了大北街的天主教堂、模范街的美丰银行等少数几处为西式砖木结构楼房外,全城都是平房。”顺庆区志办退休干部、《说古话今道地名》主编潘大德说。
三次规划
南充城依托旧城发展新城
“1950年3月,设置南充市。南充城市建设迎来春天。”原南充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南充城变化发展的见证人、93岁的王化说。南充解放初为南充县,当时的县城为城关区。南充设市后,市政府先后分别于1950年9月、1958年、1979年三次进行城市规划,依托旧城发展新城。
建市当年,原南充市委、市政府发动市民参加义务劳动,当年将禹王街、果山街、二府街、奎星街铺成三合土路面;将公园路、学院街、金泉街、文峰街、西湖街铺成黄泥灌浆碎石路面。两年后,再将大北街、青年街、模范街、仪凤街、平城街全部铺成石灰三合土路面。
1952年,南充城区建起4条主干道和数十条支干道组成的地下排水系统,基本上改变了旧城道路不平,污水横流的面貌。政府在成片修建幸福一街、二街,新生一街、二街、三街、四街的同时,再于1958年拆迁乌家巷至小东街口沿江防洪堤上的民房,将沿江街道拓宽至20米到30米。
新中国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也让广大劳动者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在政府的组织下,从1951年至1957年,沿南充旧城西边,先后建成了人民中路、人民北路、人民南路、文化路和小西门外居民新区,三公街以上金鱼岭周围建成工厂区。1958年,随着一批石油企业落户,明清以来的顺庆城与安汉城旧址连成一片,新拓街巷40余条。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南充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西山大道、西河路、火车北站、金鱼岭路、马市铺路、石油东路、石油西路、将军路等先后建成,城市面积扩大至16平方公里。
撤地建市
南充城拓展至三区
1988年,南充城进行又一轮总体规划。城市规模:2000年人口由16.6万增至25万;建设用地由9.17平方公里增至20.57平方公里。城市用地布局形态沿江呈带状发展,采取组团式布局。规划旧城区为政治、商业、文化、科技、信息中心,规划期内逐步向西、向北发展,城市由江东、江西两部分组成。
5年后,南充撤地建市。1994年进行的建市后的城市总体规划,将南充城市性质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发展化工和商贸为主的川北中心城市。城市规模:近期2000年50万人,建设用地37.6平方公里;远期2010年70万人,建设用地62.5平方公里。城市总体布局:沿江、分片、大分散、小集中,“一个中心,二个副中心”的布局结构。
进入新世纪后,南充决策层在新的历史时期,敢为人先,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城市再一次得到大发展。2001年,南充又启动一轮总体规划,首次大手笔地将南充城市性质定为川东北的中心城市,交通信息枢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轻化工、文教科研、商贸为主的综合性生态型园林城市。规划近期为2000——2005年;中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城市规模:南充市城区城镇人口2005年58万,2010年68万,2020年85万。
仅短短几年光景,南充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城市的触角西至西山脚下,南至桓子河边与嘉陵城区相望,2200多年历史的条形城,变为方形城。达成铁路通车、成南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全国地级市中首条绕城高速公路的竣工,为南充城市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5年,南充城区人口突破50万,迈入大城市行列。城市地位的提升,使南充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第七次修编
把南充建成成渝第三城
正在进行的南充城市第七次总规,让南充在新的发展时期再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曾下派南充并担任过政府副区长、市规划办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的樊晟,目前执掌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樊晟说,第七次总规大纲提出了城镇群概念、城市效率概念以及未来南充城市由中心城区、北部新区、东边产业新区、南边工业新区以及东北发展区五大片区构成的概念。按照这一规划,近期南充市城市人口将达到100万,中期将达到150万,远期(2030年)将达到200万。
更令南充人振奋的是,研究南充市城市定位,规划专家认为,南充面临成为成渝第三城的外在机遇。成渝经济区的崛起,给南充提供了“第三城”的可能。在川渝地区的33个城市中,除了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外,其余31个都是中小城市,其间只有一个大城市南充。
规划专家分析认为,必须在成渝之间培育一个中心节点城市,以此作为成渝之间产业转移、文化交融的二传手,通过中心节点城市的发展来贯通成渝之间的交通带、文化带、产业带,进而整合成渝两大城市,最终服务于整个成渝都市圈的扩容提升。
南充有能力,而且完全有可能成为整合川东北、服务川东北、提升川东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和枢纽城市,有望成为成渝第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