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成都。省建设厅组织省内专家,对我市第七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纲进行评审。来自发改委、国土资源厅等省级部门和成都市规划院、西南交大等科研学术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一致认为,该规划起点较高、分析较深、规划理念先进,具有较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这是编写总规方案的纲领性文件。”9月11日,市规划办主任徐晓阳介绍说,“总规大纲跳出南充看南充,从成渝经济区中定位南充,为南充城市发展拓开了新的思路,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明确了方向。”
大势南充:南充“有责任,有能力成为整合川东北、服务成渝、提升巴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枢纽城市,也完全有可能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的第三城”
纵观全国三大经济区,京津之间有廊坊作为中心节点城市,沪宁之间有苏锡常作为中心节点城市,广深之间有东莞作为中心节点城市。
西部大开发催生了成渝经济区的崛起。目前的现状是,除了成都、重庆两个超大城市外,其余城市发展缓慢,呈典型的断层特征。由两个增长极向经济增长轴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两大都市之间呼唤一个节点城市——“第三城”。成渝北线城市群、川东北区域内的南充、遂宁、达州、广安等均虎视眈眈,当仁不让。
国家发改委对成渝经济区主要经济中心城市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南充定位为“特大城市。经济区北部重要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节点,川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四川省四大城市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川东北城市核心内容是:以南充为核心城市,以达成、兰渝高速铁路为主轴线,依托南充至遂宁、达州、广元、广安、巴中的多条交通轴线,形成“一主两副两轴三通道”的单中心放射型城市群空间形态。其中,“一主”是以南充中心城为核心,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城镇和潜在城镇发展地区。
“总规”专家组在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圈层内各主要城市的经济、区位、交通、产业后认为,南充处于北线城市群的几何中心,交通枢纽优势明显;城市竞争力排位处于第一位,在商贸文化、科技文卫、城市环境、休闲旅游等方面更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南充“有责任,有能力成为整合川东北、服务成渝、提升巴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枢纽城市,也完全有可能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的第三城”。
定位南充:南充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城市性质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中国西部新兴能源、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山水、人文、生态并蓄的和谐宜居城市”
3月19日下午,总规大纲编制阶段性汇报会召开。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专家组认为,把未来南充放在成渝经济圈或更大的范围重新考量,它的城市长远发展定位应该是打造成渝北部中心城市,应该在实现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这一既定目标之后,再跨越一步。
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我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86万多,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专家预测,到2020年,南充中心城区人口将增加到115万人,平均每年新增约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115平方公里。到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150万,城市用地规模约150平方公里。
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充分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吸附力。这种超强的吸附力,需要城市空间、交通、产业等来填补和支撑,并不断成长。总规大纲提出建设“四中心两枢纽”:产业聚集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卫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在新的历史时期,南充的城市性质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中国西部新兴能源、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山水、人文、生态并蓄的和谐宜居城市”。
战略南充:南充应做大中心城市,实施“强心战略”。通过“南充之心”的聚焦、极化和扩散作用,整合各类要素,以一个强大的整体化优势,提升经济发展,增强南充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就目前来看,南充市中心城区的中心性不强,市域范围内的“诸侯经济”特征明显,经济发展自成体系,加之中心城区偏隅市域南部,对区县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指出,南充应做大中心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并提出 “大南充”的发展战略。
“大南充”不是指单一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也不是城市的兼并或融合。专家认为,需要实施“强心战略”,通过“南充之心”的聚焦、极化和扩散作用,整合各类要素,市域统筹发展,形成城城、城乡统筹,以一个强大的整体化优势,提升经济发展,增强南充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使之成为拉动“大南充”经济发展的龙头,成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成为整合成渝经济区北部资源,创新经济区发展的成渝经济区第三城。
总纲规划城市发展方向是:2020年前,深化“以江为轴、跨江东进、拥江发展”的战略思想,由顺庆主城区、高坪主城区、嘉陵主城区共同构建城市核心区——拥江主城区;2030年前南北拓展,构建产业新城和北部新城,与拥江主城共同形成“三城同构”的紧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