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本报刊登了一篇根据市政协调研报告写成的《城市交通:要超前思考预留空间》报道,对南充城市交通遇峰必堵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但大家更关注的是,如何才能解决拥堵之“痛”。对此,市政协的调研报告同样有所涉及。
建设第二绕城高速公路
记者昨(26)日从这份调研报告中看到,参与调研的委员们提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必须积极构建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城市交通体系。近期应实行“外科手术”与拓宽改造相结合、硬件改善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加强管理和完善设施;中期重点完善城市道路体系,可考虑将现有绕城高速作为城市道路环线,连接城市骨干道路,在外沿另行规划全封闭运行的绕城高速公路,改善目前城市道路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远期应积极构建立体交通、适时发展轨道交通。在南充第七次城市总规修编中,优化城市功能布局,防止“摊大饼”的城市扩张方式,使市辖三区既各具特色又自成体系。要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大型市场、医院、学校等人流、车流聚集场所;物流中心、客运货运车站等,应规划在靠近城市环线道路的边沿地带;五星花园周边核心城区的医疗、教育、商业资源配置应该控制数量、支持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南充高中、五星小学等通过外延扩张的方式发展。
设置人车分流隔离设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成都市近年来通过修建下穿隧道,建设中心绿化隔离带,拓宽街道等方式,有效缓解了城市拥堵问题。但我市交通建设“欠账”太多,投入不足,三城区均是“一块板”式交通,街道通行潜力没有得到挖掘。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前不久对主城区灵秀灯岗进行了渠化改造,该路口的交通不再是一堵就乱成一团。
这份已经完成的市政协调查与建议报告提出了几条建议,比如建设嘉陵江四桥、在嘉陵江三桥桥头建设立体下穿式通道、在五星花园安装红绿灯,分流车辆并适时建设立体下穿式通道、改造白塔大桥模范街口、桓子河大桥简易立交等。
报告还提出,城区部分街道人行道过宽,过去人多车少尚可,如今车多了好几倍,就必须对街道资源重新进行划分。成都在拓宽街道、增大街道通行能力时,就将以前的非机动车道划为机动车道,在人行道上划出一部分作为非机动车道。记者在市政协的这份报告中也看到,其中提出,可以通过改造绿化带,拓宽育英路、长征路、和平东路、胜利路等东西向交通要道;对团结路口、明宇路口、大西门路口等车流量大的交叉路口,予以渠化导流;对主城区三公街、小西门等过街天桥附近人行道设置物理隔离设施;在团结路口、北湖路口等主要路口设置多相位红绿灯;对交通流量大的人民南路、人民中路、人民北路、涪江路等街道实行中间移动式花槽隔离。
报告同时提出,应该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合理布局和增加临时借道停车位,参照北京、上海等地的做法,建立计时收费停车场。对挪作他用的停车设施进行清理,尽快恢复停车功能。
限制摩托发展城市公交
记者在对参与调研的政协委员进行采访时了解到,南充三城区目前共有27条公交线路,近500辆公交车,但市民普遍反映公交车速度太慢,站点设置不够合理。所以,市政协的这份报告中提出,应该优化城市交通资源配置,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建立健全对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机制,稳定票价,增加公交线路,合理设置站台,提高准点率,使之成为市民首选的交通工具。同时,理顺出租汽车运输管理关系,形成出租汽车与城市人口按比例发展的常态机制。
这份调查报告同时提出,市区摩托车无序发展,影响了城市正常交通秩序,可以采取限时、限道的办法,调控市外摩托车进城,禁止高架摩托车在城区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