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资讯/城市

第7次城市规划 首次提出“大南充”概念

  3月22日,记者从市规划办获悉,去年初启动的第七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进入审定总规大纲阶段。总规修编组专家通过分析研究,将南充市定位从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调整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有望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的第三城。

  打造“四中心、两枢纽”的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

  经省政府批准,我市去年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通过招标确定了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为我市总规修编单位。

  “要准确定位南充,必须跳出南充看南充,从南充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来定位南充。”市规划办主任徐晓阳介绍,总规修编工作组从“大四川”、“成渝经济区”为切入点,通过对成渝经济区各城市、四川省二级城市以及川东北区域各城市之间进行分析论证,认为南充“有责任,有能力成为整合川东北、服务成渝、提升巴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枢纽城市,也完全有可能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的第三城”,提出了南充的城市定位是“四中心、两枢纽”的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初步得出南充的城市性质为“中国西部新兴能源、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交通通信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川渝北部中心城市,人文、生态并蓄的山水和谐宜居城市”。

  “四中心”是指产业聚集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卫中心、金融中心。

  “两枢纽”是指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南充位于兰渝高速和沪蓉高速十字交汇处,是四川省北上南下、东西联系的重要交通节点,是国家二级公路枢纽城市,未来建成兰渝铁路、南广(元)高速、南渝高速、南大梁高速、南巴高速、第二绕城高速后,南充在四川的交通枢纽中心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凸显,真正实现“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

  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组指出,由于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规模集聚效益突出,对技术、人才、资金要素的吸引力强,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周边城市的发展机会,南充面临边缘化的危险,同时和周边城市产业同质化,且中心城市地位不明显。总规工作组首次提出了“大南充”的概念,认为应将南充的市、区、县协同发展,形成市域大交通、大商贸、大物流、大工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增强南充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并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竞争。

  未来城市形态:三城同构的紧凑型城市

  总规修编工作组对人口规模进行了分析预测,2030年南充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150万人,远景合理人口规模将在200万人以上,城市建设用地将超过200平方公里。

  未来南充城市将形成“拥江主城、产业新城、北部新城”三城同构的紧凑城市结构。拥江主城(含商务、行政、文化区)包括顺庆、高坪、嘉陵3区的主城区、嘉陵都尉—西兴片区、小龙—龙门片区、潆溪片区、螺溪河-青莲—老君片区、文峰片区,约110平方公里。产业新城包括河西和李渡片区,以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为主的新城,约40平方公里。北部新城包括荆溪—搬罾片区,约50平方公里,是城市远景发展的重要区域。近中期深化“以江为轴、跨江东进、拥江发展”的战略思想,中远期至远景期主要发展方向为南延北拓。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有望明年开建,南充至广安高铁正加速推进! 有望明年开建,南充至广安高铁正加速推进!
临近年底密集推地,南充又上架6宗约247亩商住地块! 临近年底密集推地,南充又上架6宗约247亩商住地块!
南充至重庆又开通一条水运新航线,每月可通航40余艘次 南充至重庆又开通一条水运新航线,每月可通航40余艘次
全长102.74公里,南充阆营高速又有新进展 全长102.74公里,南充阆营高速又有新进展
汉中至巴中段即将启动研究,汉巴南高铁何时打通“断头路”? 汉中至巴中段即将启动研究,汉巴南高铁何时打通“断头路”?
重磅规划来了!事关四川五大片区发展→ 重磅规划来了!事关四川五大片区发展→
2064.75亿元!南充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 2064.75亿元!南充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
1-9月完成投资25.17亿元,成达万高铁南充段建设如火如荼 1-9月完成投资25.17亿元,成达万高铁南充段建设如火如荼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0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