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犹如嘉陵江之水静静流淌,不舍昼夜塑造出沿江两岸的崭新模样。
2022年5月,火红的季节,治蜀兴川再跨越,笃行不怠谱新篇。这是一次回望,更是一次展望,我们一起奔赴新的征程。
南充,是全省第二人口大市,经济总量长期稳居全省第五位,在全省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
2017年5月到2022年5月,这5年的变化,每一个南充儿女都是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记录下了南充5年来的变迁。2017年,南充经济总量为1827亿元。2018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06亿元,在川东北经济区率先跨入全省“2000亿俱乐部”。2019年和2020年均实现稳步增长,到2021年首次突破2600亿元,稳居川东北经济区首位。
这些数字的攀升,饱含的是南充人的打拼,是一砖一瓦砌出来的,是一丝一缕织出来的。
赢未来,靠什么?奋进新征程,南充创未来。创,是创造,是创新,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赢未来,怎么干?近日召开的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南充高质量发展。
建大城,这是南充人的梦想。我们的城市规模要大,实力更要强。
在南充人的心里,始终怀揣着“大城崛起”的梦想,一直都有“建设中心城市”的历史传承。经历5年的奋斗,南充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17年的120平方公里,发展到今年初的1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20万人发展到现在的156万人。放眼全市,南充上榜央视评选的中国“十大舒适之城”,临江新区入围全国城市新区“五新”潜力50强。阆中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营山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由规模大,到形象美,再到实力强,这是接续的奋斗,是薪火相传的事业。
观大势,这是南充人的眼光。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跳出南充看南充,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格局中看南充,从全省发展格局中看南充。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支持万州建设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南充、达州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发挥垫江、梁平、丰都、忠县、云阳节点作用,带动双城经济圈北翼发展。”这一要求,从国家层面标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充发展的目标定位。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和达州7个城市为区域中心城市。在这个队列里,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唯奋斗者进,唯实干者强。
立大志,这是南充人的决心。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南充高质量发展。
凭什么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拿什么担当起“带动双城经济圈北翼发展”的重任?这是一篇大文章,量化的指标也很多,但有三个方面不容忽视———那就是经济引领力要强,做大经济总量、做优经济质量,有实力才有魅力;资源集聚力要强,增强对区域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要素的集聚功能,把南充建设成为聚宝盆一样的洼地;服务辐射力要强,巩固扩大我市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探索中前行,我们全力以赴。
锻造长板。教育和医疗,是南充的核心竞争力。与全省各市(州)横向比较,南充的教育和卫生资源基础扎实、实力雄厚、优势明显。南充高等院校、三甲医院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南充有11所高校,特别是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和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举足轻重;南充有6所三甲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南充市中心医院都是全国百强医院。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区域教育中心地位,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锻造这两个长板,充分彰显我们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补齐短板。以项目赢未来,以产业赢未来。在全省7个区域中心城市中,目前我们的企业数量还比较少,体量大的企业也还不多。我们要看到不足,也要看到有利条件。南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省第二位,达成铁路和兰渝铁路在这里交会,成南达万高铁和汉巴南铁路加紧建设,高坪机场改扩建和阆中机场建设加快推进。一条条路,是便捷的交通线,也是企业的发财路。我们要抓大项目、抓大产业,让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好企业成为支撑这座城市的四梁八柱。
夯实底板。县域经济强,南充经济则强。南充的经济总量,说到底就是全市9个县(市、区)的总和。市辖三区一马当先,6个县(市)错位发展,全市各个乡镇特色发展,最终形成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近年来,阆中市、南部县、仪陇县、营山县上榜中国西部百强县,阆中市、南部县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阆中市、仪陇县获评天府旅游名县。你追我赶,犹如赛场赛马,每一个县都在奋勇争先。
事业薪火相传,发展时不我待。有一条发展的脉络清晰,那就是“建设中心城市、实现大城崛起”,我们一脉相承,一年接着一年干。
我们要有大志向,那就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坚决扛起融入国家战略、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发展的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