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今天又是躺平的一天,突然看到一连串消息。
通过一连串的消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前一个月的救市,都是开胃菜。
接下来,是“重武器全开”的超预期救市。
“难”。
大家都知道
——今年的开局,很难。
具体有多难?
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已经告诉了我们。诸多专家也做了解读,我不多赘述。
我想从更细小的微观角度,跟大家聊聊。
第一,居民存款上涨,而社融反跌。
大家都知道,这两年很难。
按照正常理解,艰难年月里,大家手里都没钱,存款肯定是跌了。
但是,近两年居民存款反而一直在上升
疫情之前的2019年,居民存款总额为82万亿;
疫情当年的2020年,居民存款总额为93.4万亿;
去年年底,居民存款总额为102万亿;
今年一季度,居民存款总额迅速蹿到110万亿。
居民存款不仅在上升,而且上升幅度还越来越大。
——去年整整一年,居民存款才新增9万亿,而今年三个月就激增8万亿。
与猛蹿的居民存款相对应的是:居民消费贷款,大幅下降。
房贷额度、汽车贷款额度、信用卡发卡额……凡是跟消费有关的贷款,增速均在下降。
居民不仅不消费,甚至连投资都更加保守且短视。
非洲跟我说,她们行最近的理财类产品有个典型趋势:
只有3个月至半年期的产品,才能卖的出去。
稍微长期的理财产品,管你吹得天花乱坠,老子但凡看一眼,就算我输。
我们仿佛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的“创后应激反应”。
——储蓄意愿增强,消费意愿衰减,投资保守短视……
第二,卡车流量指数急速下坠。
下面这张图,是WIND公开的卡车流量数据和综合消费指数。
自3月份开始,全国卡车流量数据直线下坠。
——截至目前,全国卡车流量仅相当于去年底的60%。
大家要知道,卡车流量的背后是物流的活跃度。
而“物流活跃度”的背后是什么?
生产链和消费链。
物流活跃度的下坠,就是生产和消费活跃度的下行。
上面那张图上,伴随卡车流量(左图)的直线下坠:自3月份开始,全国综合消费指数也在直线下坠(右图)。
——截至目前,全国综合消费指数仅相当于去年11月份的60%。
这两个指数,反馈到3月份的最终数据上,就呈现出这样一副图景:
社零整体增速,从1-2月的6.7%下滑至-3.5%;
餐饮消费增速,从1-2月的8.9%下滑至0.5%;
汽车零售增速,从1-2月的3.9%下滑至-7.5%;
线上消费增速,从1-2月的12.3%下滑至2.9%。
第三,地方又开始违规举债。
自2017年之后,高层开始着力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严控地方债务规模。
——坚决遏制地方“违规举债”,对“新增隐性债务”严肃问责。
在强有力的问责制度下,地方的确安生老实了两年。
但近两年,违规举债又出现了。
今年以来,云南玉溪、四川平昌、广西田东、甘肃兰州高新区七里河园区管委会等地方单位,因“违规举债”被连续问责。
为什么会“违规举债”?
还能为什么,还不是穷闹的!
违规举债不重要,重要的是下面这个!
之前,地方上“违规举债”是为了什么?
拉基建!搞新区!大兴土木!
但是,近两年部分地方“违规举债”借来的钱,不再投向传统的基建建设,而是用于“疫情防控”。
比如,云南玉溪。
2020年2月,根据玉溪市政府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要求,玉溪开投公司和玉溪家园公司向国开行云南分行贷款5.5亿元,并转借给玉溪市级有关单位。
这件事情有点大!
它在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
地方竟然开始举债防控了,这回是真穷到根儿上了。
这段时间,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两个字:
“凝滞”。
消费的凝滞、投资的凝滞、地方的凝滞……一切仿佛凝结成一滴浓重的墨。
比数据更严峻的是,市场不买账了。
前面说,今年很难。
难,就要“救”。
说实话,今年一直在“救”。尤其是近两周,压根没停过。
上周五,央行宣布降准。
——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相当于向市场投放5300亿。
本周一,央行和外管局联合发布大利好。
——要求各地“合理确定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比例、最低贷款利率”。所谓“合理确定”,就是“可以下调”。
又是释放流动性,又是下调首付比例,又是下调利率……要搁到去年底,哪怕是春节前,且不说楼市大热,房地产股票至少要集体涨涨吧。
我把牌都摊开了打,你多少要给点反应吧。
喏,反应来了。
今天,地产股再次跌成狗。
——118支地产股,10支上涨,108支下跌。
好像任何刺激政策,都不管用了。
这才是当下市场的最大问题,无论是楼市、股市还是消费市场,大家都很低落。
前两天,我和非洲聊了很久。
非洲说,现在的社会预期甚至比不上“刚遭遇疫情冲击的2020年”。
明明当年更难,一季度GDP直接跌到-6.8%,急速下坠。
但反观当时,是地产、基建、货币、资本齐发力;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武汉加油;是海外一片混乱、国内自信冲刺;是外贸订单飞涨、国内报复消费……
而到了今年——
困难没有当年大,反而不如当年支棱,预期丢失更多了。
我说,可能在这场拉锯战中,大家都疲惫了。
疲惫到——
慢踩油门、小步快跑、慢慢试探的“添油战术”,已经不管用了。
举个例子吧。
316会议上,高层放出风声:“要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
330会议上,高层更加紧迫:“稳定经济的利好政策早出快出”。
语气一次比一次紧迫,似乎利好一次比一次大,资本市场的胃口被越吊越高。
自4月起,所有人都在等“利好”,老乡们都在等“**”。美团骑手都停止接单了,都在等着“牛市来,速归”。
左等右等,等着半个月,利好终于来了
——降准0.25个百分点,堪称史上最小力度。
前面喊的那么猛,资本市场原以为“这把肯定要发个火箭,窜上天”,到头来却是“手里塞个窜天猴,听个响”。
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给。
不给还能“抱着预期、再挺一挺”,给了反而“预期落空、彻底躺平”。
最后,非洲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难以忘记。
她说,胜负难定的拉锯战,最怕的是“哀莫大于心死”。
自疫情之初,咱们就一直喊:我们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充足的工具。
别等了,是时候把大家伙拿出来了。
一定要有大招!
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大招?
昨天下午,我和非洲在打团的间隙,探讨了一个问题
——未来的救市,会从哪些方面发力?
你瞧,你瞧,财经和楼市博主也不是只知道“打魔兽,干伊利丹,摸蛋刀”。
其实,拉动经济增长的还是那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
所谓救市,无非就是:找到“三驾马车”的问题;修复“三驾马车”,刺激马儿跑起来。
救市第一步,找到三驾马车的问题。
1、出口的问题是什么?
海外订单回流。
受海外疫情逐步控制、生产逐步恢复和国内物流受阻等诸多因素影响,海外订单开始出现回流,净出口增速开始下滑。
2、消费的问题是什么?
还是穷、没信心、没预期。
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有钱不敢花。
3、投资的问题是什么?
穷、没信心、没预期。
地方穷的都举债防控了,自然没钱拉基建;
房企穷的都不想开工了,自然没钱拍地和扩大投资额;
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信心受挫,但凡有点钱要么存银行,要么还债,要么买固收类产品,打死不扩张、不投资。
救市第二步,修复三驾马车,刺激马儿跑起来。
1、出口的问题能解决么?
短期很难解决!
即便我们能在短期内控制好国内疫情,打通国内物流通道,但也无法阻止海外产能的恢复。一旦人家产能恢复,自然就会订单回流。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玩意儿靠拉是拉不住的。
2、消费的问题能解决么?
能,但要下狠招!
比如,直接“发钱”。
疫情之初,全球各国都在“一边通宵印钞,一边开着直升机撒钱”。
“撒钱”有副作用,比如拉高通胀。
但是,但是,但是!
撒钱,也真能把消费拉起来。
据2020年国内及国外的“消费券”和“现金券”数据统计——
每100元的消费券(买多少抵多少),大约能刺激80元的直接消费;
每100元的现金券(真金白银直接用),大约能刺激350元的直接消费。
又比如,直接“给财政发钱”。
单纯依靠居民消费的修复,还是太慢。更重要的是,让财政发力。
——以政府消费,来拉动消费的修复。
事实上,这个狠招已经用上了。
——今年1-2月,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已经达到7%,大大高于去年的1.5%。
不出意外的话,高层仍然会持续给“财政发钱”,让政府消费来拉动,甚至是替代居民消费。
更比如,直接“给楼市发钱”。
事实上,这个狠招也已经用上。
——郑州已扩大购房补贴范围,所有本专科毕业生均享受购房补贴;
——眉山市本科生购房,可享受5万元购房补贴;
——绵阳市二三孩家庭购房,可享受200元/㎡购房补贴;
——常熟市本科、中级及以上职称和技师购买首套房,可享受1%购房补贴;
——吉林省购房客户,可享受不低于6万元的京东家居实物补贴。
首套房购房补贴、契税补贴、人才购房补贴……未来将成为楼市的常态。
你不是不想买么,我补到你想买。
3、投资的问题能解决么?
能,但要下更狠的招!
事实上,投资的问题最容易解决。只要解决了钱和消费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投资的问题。
有了钱,就自然有了投资。
地方穷,想投资却没钱,想拉基建拉不动?
没关系,财政赤字货币化。
财政发个特别国债,央妈左手印钞,右手0利率购买国债,你是不是就有钱了、能投资了,能嗷嗷叫拉基建了。
房企穷,想拿地却没钱,想拉规模拉不动?
没关系,融资监管放一放。
房企并购贷款、开发贷等口子,全给你打开。
这不,上个月连民营房企也能拿到210亿的并购贷款了。
这不,本周一央妈有跳出来喊“保持房企开发贷平稳有序投放”了。
有了需求,就自然有了投资。
企业没订单,不想扩张,不想开工?
来,政府的订单来了,你接不接。
房企没成交,不想拿地,不想开工?
来,大规模的限购限贷松绑,再给点契税补贴和购房补贴。实在不行,经营贷和接力贷等信用工具都给用上,总会有人买。
中国楼市宏观调控,有近20年的历史。20年历史积累的工具箱里,满是武器。
真到了疯狂刺激需求的地步,不是没有手段。
讲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已经清晰了“未来的救市方向”。
“救出口”,能做的其实很少。
——订单回流,不是我们所能控制。
“救消费”,重心在“救政府消费”。
——居民消费的复苏太慢,且难以控制,远水解不了近渴;
——刺激政府消费,只需发钱就能解决,下手狠见效快。
“救投资”,重心在“救基建和救地产”。
——把政府消费拉上去,中小企业的投资就起来了;
——把政府投资和基建投资拉上去,需求就产生了,中小企业投资也起来了;
——把地产投资拉上去,上下游的50多个衍生产业需求就产生了,间接投资就起来了。
今天,经济日报发布了一篇文章:发挥稳楼市在稳大盘中作用。
遥想四年前,经济日报提及楼市的标题还是:不要迷信房地产对经济拉动作用。
同一家官媒、同一位老师、评价同一个行业……
还能说点啥呢?
——别废话了,快请如来佛祖!
讲到这里,我知道肯定会有人问:
怎么还敢这么玩,就不怕没人接盘么,就不怕出问题么?
我想,下面这段话可能会回答你的疑问。
2020年初疫情冲击而来,澳洲的商业和消费者信心指标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跌幅,失业率增长到超过10%。
为了对冲疫情,澳洲政府做了以下四件事。
第一,直接发钱。
自2020年4月份起,澳洲政府为符合资格的员工提供补贴,使他每两周的税前收入达到至少1500澳元,并监督企业无保留的执行,保证每一分钱都必须到员工手上。
只要企业不裁员,不关门,员工工资政府发。
这项计划,被称为JOBKEEPER计划。
第二,大幅降息。
自2020年3月3日起,澳央行将基准利率降至0.5%的历史最低点,让货币价格一降再降,旨在刺激经济和消费。
第三,消费补贴。
2020年5月,澳洲政府宣布鼓励首套置业用户买房。部分首次置业者,首付比例降低至5%。部分州针对首次置业,给予高额购房补贴。
以昆州为例,总价75万澳币以下的,政府补助一套房5万澳币。
第四,更新消费补贴。
2020年6月,澳洲政府宣布,鼓励民众在6月4日至12月31日期间建造新房屋或“大幅翻新”现有房屋的,政府补助25000澳币。
回顾以上四条,是否发现了一个问题?
2020年澳洲用的这套政策,都是我们工具箱里所剩的为数不多的“大招”。
只不过他一上来就开了大,而我们一直憋到了现在。
这些大招,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后遗症?
当然有!
但是没办法,不得不用!
先稳住就业,先稳住信心,先稳住情绪!
“JOBKEEPER计划”出台后,澳洲失业率终于不再攀升。
两年之后,澳洲于今年3月份收回了“JOBKEEPER”。取消补贴的当月,澳洲失业率不增反降,失业人口反而再次下降。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对消费、信心指数和失业率的连续重挫,任何一个政府的首要任务都是——
用一切手段阻止经济危机发生、债务连锁反应!
用一切手段阻止企业大规模破产,民众大规模失业!
把问题推后,先稳住当下!
接下来,我相信大家就很清晰我们未来要面对的是什么?
稳住当下的超预期救市,如两年前的澳洲!
有时候,不是我们想不想选,而是没得选。
前两天,非洲问我:
你们房地产都烂成这个样了,你咋一点都不慌,天天跟我打魔兽?
说实话,我还真不慌,更没必要悲观。
第一,已经惨成这样了,还慌个锤子;
第二,牌局已经如此明显,还悲观个啥。
现在的明牌,是宽松救市。
未来的明牌,是更大的宽松,超预期的救市。
你只需要知道以上两点就足够了。
至于什么时候会降息、什么时候会降首付、明天又有哪个城市会松绑……都不重要,也无需预测,你也预测不到。
你需要知道——
我们正在往“更大规模和更大力度的超预期救市”而去。
发力和刺激方向是且只可能是,发钱、补贴、刺激、基建、财政、楼市。
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