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松绑潮之下,全国房价仍未逆转。
最新经济数据发布。
日前,2022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其中,消费增长3.3%,工业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3%。
可见, 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在稳经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然而, 房地产投资仍未出现明显逆转,而全国商品房均价跌破了万元大关。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7%,而去年同期增速则高达25.6%。
同时,2022年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310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8%;商品房销售额29655亿元,下降22.7%。
商品房销售额下滑幅度远大于销售面积,这意味着全国商品房均价开始回落。
根据数据测算, 2022年一季度,全国平均房价为9552元。 与2021年全年的10141元相比,下滑5.8%。
从单月数据来看,2022年3月商品房均价为9253元,回到2020年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数据均基于官方数据而来,如果按照克尔瑞等第三方的百强房企销售数据来看,形势可能更不乐观。
哪些城市房价相对坚挺?哪些城市房价回到了一年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70城房价数据来看,多数城市房价已经开始企稳,个别一二线城市出现了边际回升的现象。
与去年相比, 北京、海口、上海 房价相对坚挺,而 重庆、杭州、成都、长沙、广州、西安、三亚 等地仍然维持正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 长沙 房价涨幅位列前十。就在前不久,长沙还明确表示,不会松绑限购,成为这一轮楼市松绑潮中最硬气的城市。
在纳入官方统计的70个大中城市中,47个城市房价回到一年前,28个城市房价回到两年前。
这其中,深圳最为显眼。
作为楼市风向标城市,深圳市场仍在谷底盘整,二手房价同比增速为-3.3%。
除了深圳之外,还不乏以 郑州、合肥、福州、石家庄、太原、哈尔滨、贵阳、长春、南昌 为代表的一二线城市。
其中, 14个省会城市,房价回到1年前,10个省会回到2年前。
这些城市,也是这一轮楼市松绑潮的急先锋。
当然,跌幅最深的仍是 牡丹江 ,两年跌幅达14.3%,房价基本回到了8年前的水平。
这也是大部分东北普通地级市的缩影,经济放缓、人口外流,加上疫情反弹带来的制约,楼市下行压力前所未有之大。
深圳与长沙 ,中国楼市的两个典型。
一个是全国房价最高城市,一个是房价最低的万亿GDP城市,深圳房价大约是长沙的6倍左右。
有意思的是,面对同样持续加码的楼市调控,过去1年, 长沙房价上涨2.9%,深圳房价却下跌3.3%。
从最近几年的楼市走势来看,长沙楼市稳中有进,深圳楼市大起大落。
深圳前一年还拿下历史新高,后一年成交量就创下10年新低,为何会这样?
显然,答案不在于基本面。
毕竟,深圳与长沙,经济形势都不错,且都属于人口净流入地区,不存在因经济放缓或下滑而导致楼市下行的因素。
两地房价走势天差地别,一个原因在于土地,另一个原因在于投机投资需求。
其一,长沙天量供应土地,而深圳住宅用地则长期供应不足。
这背后,城市体量或许是制约因素之一。深圳,只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却承载了近1700多万常住人口,地少人多,成了助推房价上涨的催化剂。
然而,从 建成区面积 来看,深圳位居全国前列,与广州不相上下,且远高于长沙。
可见,地少人多并非绝对,问题是,土地有没有供应充分、住宅用地究竟占比有多大、住宅供求失衡有没有人为因素存在?
即便是以城市面积过小著称的深圳,土地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紧缺。
长期以来, 深圳居住用地占比20%左右, 低于国家相关标准中25%~40%的下限,而国际上一般是40%以上。
不过,目前深圳已经开始加大土地供应,同时要求住宅用地占比不低于30%,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其二,深圳炒房情绪相对旺盛,吸引了来自全国的资金,而长沙则通过高门槛,将炒房客拒之门外。
深圳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城市,也是一个楼市高度投机化的区域。前两年保守诟病的抱团涨价、经营贷炒房、资产证券化炒房等在发源于深圳。
同时,深圳拥有大量外省投资群体,这些非刚需群体的存在,加剧了楼市剧烈的波动。
据贝壳研究院数据,2020年,全国共有7个城市外地购房客超过50%, 其中深圳超过80%,而长沙仅为15%。
这固然反映了不同能级城市的吸引力——深圳虹吸全国,而长沙的影响主要局限于省内。
不过,两地楼市调控的差异,在其中也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长沙,之所以获得了“让炒房客有去无回”的美誉,原因在于3个“4”政策:
在长沙,新房限售4年,而想要投资第二套房子,必须在首套房4年之后,且契税税率高达4%。
这些政策,配合充沛的土地供应,自然让炒房客遁于无形。
长沙模式说明,想要按住房价并不难,难的是政策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这一模式同样说明,反炒房未必会导致房价大跌,反而能避免大涨带跌带来的震荡,让楼市与经济、收入增长同步,这才是良性而长远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