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嘉陵区坚持实体兴区、产业强区,深入实施产业年行动,加快构建“2+3+N”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丝纺服装、食品饮料、家居建材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N个新产业新业态),让工业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实体经济的“主战场”。
做优平台引来“凤凰
把园区打造成工业经济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开放合作的主平台和改革创新的主阵地
吉利汽车生产车间
翻开《嘉陵区“十四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笔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该区将以“坚持特色发展、坚持创新引领、推动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融合、提升配套功能”为目标,构建“2+3+N”工业产业体系,即打造两大千亿产业集群、三大百亿产业集群、N个新产业新业态。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嘉陵区将加快推进产业新城建设,进一步优化“一城、两环、三园、四区、六业”规划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承载能力、优化服务配套,加快再造一个工业集中区的步履。
10月10日,笔者走进位于嘉陵区工业集中区的浙川东西协作示范产业园,只见总部大楼、孵化大楼、智造大楼、研发大楼的主体工程均已封顶,进入装修阶段。
据介绍,该产业园于去年9月启动建设,预计2022年底可竣工投入使用。“随着该项目的建成,我们将依托总部经济,与浙江金华、台州等地携手,整合科技、贸易、旅游、产业等领域的资源,为创客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项目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该区努力打造创新平台,成立了嘉陵区双创中心,建成新能源汽车特色小镇等,积极谋划省级丝绸产业创新中心,大力培育孵化和支持企业创新。截至6月底,已培育孵化“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高成长型”企业13户。
“集中区管委会将始终坚持用科学规划引领工程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扶持自主创新,积极为入驻企业搭建优质高效的发展平台,全力将园区打造成嘉陵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开放合作的主平台和改革创新的主阵地。”嘉陵区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赵典军表示。
做优企业挺起“脊梁”
支持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全面达产达效;推动中小微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实现跨越发展
八度阳光全球研发运维中心
这几天,四川香柏源家居有限公司借助《南充市嘉陵区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管理办法》的利好政策,办理了“助保贷”业务,其申请的300万元资金即将到位,以解决当前面临的资金周转问题。
今年,嘉陵区积极搭建“政府+银行+企业”融资平台,不定期组织召开银企对接工作会议。出台小微企业“助保贷”政策,政府出资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利用杠杆效应,撬动银行放贷6000万元,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周转。今年1-8月,行业部门共推荐18家企业申报“助保贷”,申请贷款总额达5000万元。
同时,该区积极发挥工业发展基金的撬动作用,最大限度向上争取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债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不断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今年1-6月争取资金2.64亿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
在政策、资金保障的同时,技改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
在凸酒技改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推土机来回穿梭,马达轰鸣,数十名工人正在酒窖窖池、办公楼的各个作业面紧张施工。据了解,凸酒技改迁建项目投资12亿元,是该区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加工粮食能力将达20万吨,产酒量6万余吨。
“新厂区将建设6条瓶装生产线,全部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能。”四川凸酒酒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明恒介绍。
嘉陵区强化创新驱动,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8月,该区新增技改项目5个,投入技改资金7.13亿元,同比增长30.4%。通过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生产成本显著下降,生产环境显著改善。据粗略统计,实施技改项目的企业生产能力平均提高30%,生产成本平均下降10%。
今年,嘉陵区立足“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支持吉利汽车、四川凸酒、燕京啤酒、依格尔等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全面达产达效;推动中小微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促进跨越发展。
做优产业链收获“硕果”
做优做强重点支柱产业链,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链,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为加快酿酒高粱种植基地建设,推动白酒产业快速发展,8月上旬,省市农科院专家与四川九方白酒研究院在嘉陵区龙蟠镇举办了酿酒高粱试验示范观摩会,分析了酿酒高粱种植基地丰产及全区生产情况,会商高粱收获、烘干、收购相关事宜。
据了解,作为嘉陵区工商联“万企兴万村”示范基地和四川凸酒优质高粱基地,龙蟠镇今年种植高粱6500余亩,预计产量2500余吨。“目前我们已在全区13个乡镇(街道)种植3.5万亩高粱,新厂建好后,每年大约需要高粱20万吨。下一步还将扩大种植规模,全力保障酿酒原料的供给。”张明恒说。
四川凸酒在坚持补链的同时,加强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重庆市农科院、南充市农科院,以及四川大学白酒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酒品酒质。
10月6日早上10时许,一辆满载黄金茧的货车驶入嘉陵区银海丝绸厂区,随即,两名工人将近千公斤黄金茧搬到厂房的烘干室,库房内一片金黄。
“这一批是晚秋茧。我们从10月3日开始收茧,目前已经收了3吨。”银海丝绸生产负责人王月霞介绍,目前黄金茧占该公司收购比例的百分之九十,是丝制品的主要原料。
两年前,银海丝绸联合浙江大学研发黄金茧。去年首次实行规模养殖。“今年我们发下去8000张蚕种,大通基地4000张,蓬安、西充、南部等地加起来4000张。”银海丝绸董事长何国君说,今年产量增加了30%,全部都被预订,预计产量达320吨。
据了解,银海丝绸每年需要蚕丝300余吨,折合蚕茧1000余吨。为保证原料供给,该公司已在大通镇发展蚕桑5000余亩,建立蚕房7000平方米。“目前大通镇中心蚕桑基地年收购蚕茧300余吨,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今年,我们又新修蚕房5000平方米,计划通过中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争取蚕桑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何国君表示。
目前,嘉陵区聚集了以“五朵金花”(依格尔纺织、银海丝绸、长荣丝绸、顺成纺织、尚非服饰)为代表的规上丝纺服装企业19家,各企业纷纷开启了补链、强链、延链模式,初步形成了桑、茧、缫丝、织造、印染等完整的丝纺服装产业链,这不仅带动全区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也让企业自身不断做大做强。
近年来,嘉陵区按照“龙头企业引领、小微企业配套”的模式,围绕“2+3+N”工业产业体系,积极做优做强汽车汽配、油气化工、丝纺服装、食品饮料、家居建筑建材等重点支柱产业链,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链,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已经引进培育配套吉利汽车的企业13家,配套依格尔、银海、金富春等企业(含原材料生产基地)10家(个)。“完整的产业链,稳定了原辅材料来源,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产业链上的企业相互协作,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嘉陵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邹武介绍。
双院士加持开发蚕桑产品5大项100余种
尚好茶叶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资料图)
近日,笔者从嘉陵区人才办获悉,该区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嘉菁英才”集聚计划,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陈宗懋建站嘉陵,协同精研桑茶融合发展。在院士团队引领下,一批又一批人才“牵手”嘉陵。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蚕研所等7家单位,36位蚕桑产业岗位科学家等科研人才扎根嘉陵。
10月11日,笔者再次来到位于双桂镇的尚好桑茶产研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向仲怀院士工作站”的牌子。2018年5月,嘉陵迎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建站嘉陵。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应邀入站。双院士加持,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转化7项,开发桑果类、桑叶类、茧丝蛋白类系列创新产品5大项100余种。
登上尚好桑茶基地观景台,一望无际的桑茶园尽收眼底。每到茶叶采摘时节,在一片片疏密有致、抽出嫩芽的桑林里,村民们来回穿梭,娴熟地采摘下一朵朵鲜嫩的桑叶。
“我们按照特级桑茶和一级桑茶不同的标准计算工人工资,工人每人每天收入150元以上。”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露民介绍。据悉,除桑茶采摘季每天人工需求上百人外,平时园区翻土、施肥、浇水等也对工人需求较大,桑茶基地为附近村民解决了增收的难题。
近年来,嘉陵区立足现有的优势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按照“立桑为业、多元发展、生态富民、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以人才优势助推桑茶产业壮大规模、融合发展,经济效益日益凸显。2020年,蚕桑产业全链条产值突破160亿元,惠及群众3万余人,人均年增收1.7万元。
品味丝绸文化体验工业旅游
顺成纺织内的民族服装服饰博物馆
10月12日,笔者来到位于嘉陵区的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只见不少游客在解说员的引导下,沿着织造车间、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一路走一路看,纷纷被源远流长的丝绸文化所吸引。
“这些年,工业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在刚刚结束的国庆‘黄金周’,我们馆共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实现销售收入12万元。”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通过深挖文化底蕴,设置了丝绸之路群雕、古代丝绸服饰、古代丝绸印染、近代丝绸生产、现代丝绸产品、丝绸三缬和画缋体验等展区,全馆共有展品近千件,让游客可全面了解中国丝绸发展历史,欣赏到精妙绝伦的织品,体验丝绸织造技艺,领略跨越千年的丝绸文化魅力。
为打响“工业旅游”名片,近年来,嘉陵区深入挖掘丝绸文化价值,先后建成了集文化、艺术、历史展示、购物和体验于一体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蜀绘文化博物馆和民族服装服饰博物馆,具备收藏、传承、教育、纪念、旅游、休闲六大功能,合力形成了“丝绸文化+丝绸工业”精品旅游线路,是工业+旅游完美融合的典范,也为丝绸企业带来不菲的旅游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