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推动西充和蓬安“撤县设区”,西充、蓬安融入主城南充一体化发展。6月28日,2016首届南西蓬一体化圆桌对话活动在南充举行,此次圆桌对话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南充市委宣传部指导,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和华西城市读本发起主办。南西蓬一体化圆桌对话活动虽然落下帷幕,但影响持续发酵。7月4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原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徐邓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企业发展内参》调研员舒布启等专家、学者,将他们对于“南西蓬一体化”的研究成果,送到南西蓬一体化圆桌对话活动组委会,希望为决战者提供参考。组委会工作人员已将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转交相关职能部门。
专家建议 建立南西蓬同城化政府联席会议
“目前,南充仍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同时也面临异地半城镇化问题突出、就业压力大、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城镇化质量不高等问题。”徐邓耀认为,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的城市格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展现包容开放、清水绕流、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城镇化,是南充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主要内容之一。
徐邓耀表示,南西蓬一体化发展,要合理确定中心城区、西充、蓬安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保护性空间,围绕南充中心城区,构建“中心—外围”的圈层空间结构,即西充、蓬安围绕中心城区,组建多层次的、疏密有致的都市区,实现城市经济的规模效应。
如何实现南西蓬同城发展、一体发展?徐邓耀的观点是:做好南充中心城区与西充、蓬安交通规划的衔接,形成同城化区域交通发展规划的完整体系,加快推进同城化区域的直达公共交通体系建设,逐步取消同城化区域之间的公路收费站,着力建立“1小时通勤交通圈”;推进同城化中的产业分工与合作,通过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在分工基础上增进合作,最终形成地域分工明显、经济联系密切、中心城区支撑、市场体系统一、要素流动集聚,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大都市区;促进中心城区与西充、蓬安的综合性设施共建,实现由点轴发展模式向多中心、圈层式一体化的网络格局转变,组建形成多层次的、疏密有致的一体化城镇空间网络;推进生活服务同城化,重点开展“教育与医疗合作试点”建设项目,引导南充中心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多种形式,深化与基层医院的全面合作。创新都市区办学体制,采取名校集团化、城乡中小学互助共同体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布局;推进市政设施同城化;做好生态保护同城化;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扶持。
徐邓耀建议:建立南西蓬同城化政府联席会议,制定政府合作框架,定期开展有关同城化发展建设探讨,共同制定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部署具体工作。
综合叠加 一体化发展的核心从竞争走向竞合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企业发展内参》调研员舒布启认为,南西蓬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从竞争走向竞合。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产业分工要求、区域优势互补原则和合作共赢理念。“南西蓬一体化”并不是简单合并的过程,而是一个文化资源、产业、人口、空间等多层次综合叠加,只有把资源、产业、文化、人口等方面的聚集力,用兼容的手段汇集起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从多维角度、系统的思维来把握南充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南西蓬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城际之间产业的谋篇布局。”舒布启建议:要规划先行,在公共服务与城际产业上尊重城市化发展规律,聚集人气,增加城市发展的包容性。要从以下角度努力:一是加强协同性,建立协同的规划编制机制;二是完善区域城市的分工协作机制,科学分工;三是解决交通基础设施等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四是加快区域市场建设;五是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和标准化;六是要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利益共享和分担机制,“三地后期的城际产业基本分工,应该是有现代服务业主导的,有加工业智造为主导的,有新生代资源型主导的,形成城市总合力。”
{{item.interpreting_title}}
{{item.area_title}} · {{item.district_title}}
{{item.sell_state_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