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资讯/观点

三大因素看南充房地产未来走势

  2014年,全国房地产陷入了一片“哀嚎”声中。南充楼市也不例外,连续几月的成交下跌不仅让购房者观望情绪愈加浓厚,开发商也开启了更加猛烈的“价格战”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南充的房地产市场又会如何调整呢?是会出现“跌跌不休”的局面,还是会出现短期“剧烈调整”的格局呢?
  
  一、城镇化率预示南充楼市还有上升空间
  
  事实上,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根本因素还是供求关系,近年来,南充房地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外来房企纷纷入驻,政府也加大了在房地产上的用地,虽然这一系列举措导致了南充楼市存量的大幅度增长,但从南充城镇化率来看,南充房地产行业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城镇化使得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一方面,城市建设需要增加投资;另一方面,城市中快速增加的人口部分转化为住房需求。这也使得城镇化成为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加之国家现正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这就意味着南充的房地产市场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南充房价水平较为理性
  
  2013年,全国各地房价出现了一波上涨潮,2014年虽然有所下降,但全国各地房价仍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然而,从南充楼市房价情况来看,2014年9月南充楼市中心城区均价为4989元/平米。对比四川各地房价来看,同时期宜宾市中心城区均价为5545元/平米;达州市4933元/平米;泸州市5815元/平米;绵阳市4841元/平米。相比之下,南充房价看上去并不高,相对来说较为理性。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购入100平米三居室,总价50万,首付三成15万,贷款20年,月供也仅有2620元。这种月供水平对于南充普通家庭来说也在承受范围之内。此外,南充作为外出务工大市,许多市民外出工作,都会选择回乡置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南充房地产市场的信心程度。
  
  三、各郊县购房者纷纷入城置业

  一方面,据某机构统计(如上图所示),2014年9月阆中市均价已达到4659元/平米,营山县也高达4182元/平米,与南充中心城区三区相比,差距已不是太大。同时,南充各郊县均价涨幅远远高于市辖三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郊县购房者纷纷转战主城区,入城购房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另一方面来看,各大开发商也将拓客渠道延伸到郊县,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绿地城与南充希望城,这两个项目在前期蓄客阶段明显比较看重郊县,营销活动也常在郊县举行。因此,基于这两方面,笔者认为南充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虽然房地产市场最好的时期已经过去,但目前市场行情萎靡的最大原因是受大环境影响,购房者观望情绪较为浓厚。在笔者看来,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整,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在未来10-15年内,南充房地产市场都将处于一个发展前景比较好的白银时期。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仍然有比较可观的市场前景。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南充发布空前楼市刺激新政,这11个重点和普通购房者直接相关! 南充发布空前楼市刺激新政,这11个重点和普通购房者直接相关!
南充大型超市迎闭店潮,背后原因有哪些? 南充大型超市迎闭店潮,背后原因有哪些?
南充华侨城项目为何暂缓实施?究竟要暂缓多久? 南充华侨城项目为何暂缓实施?究竟要暂缓多久?
全国最新人口数据公布:20个省份常住人口负增长,四川减少6万 全国最新人口数据公布:20个省份常住人口负增长,四川减少6万
政府大规模回购存量商品房!救市重磅大招要来了? 政府大规模回购存量商品房!救市重磅大招要来了?
烂尾楼,有救了! 烂尾楼,有救了!
为何十年办不了房产证?侃侃南充曾经牛X的“豪宅”天庐 为何十年办不了房产证?侃侃南充曾经牛X的“豪宅”天庐
城投拿地已成南充楼市主流,很多地块为何迟迟不开发? 城投拿地已成南充楼市主流,很多地块为何迟迟不开发?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21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