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南充市工作的战略重点,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产城一体为路径,改善民生为目的,南充锁定目标:明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20平方公里、人口达120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以上。
规划当先 构建城镇发展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南充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高坪区境内,现代物流园正在紧张建设中。2017年,这里将建成面积达11.6平方公里的物流新城,年货物吞吐量将达8000万吨,实现交易额1000亿元,年创税收20亿元,5万人将入园就业;在15平方公里的嘉陵新城,白燕大道、燕京大道拉大了城市骨架,盛世天城商业综合体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嘉陵区中央商务区面积将达40多万平方米,营业面积是南充五星花园商圈的3倍……
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市坚持“全域规划”理念,加强区域规划协作,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对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特有历史文化和山水资源,完成了第七次总体规划修编,确立了“1+3+6+N”的城镇体系,即“特大城市-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梯次衔接、以大带小的城镇体系。《南充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将依托嘉陵江、广南高速公路、兰渝铁路、达成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成南段等发展轴,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城市,阆中、南部为次级城市,其余县城为节点城市的规模等级有序、空间结构合理、功能优势互补、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阆中七江新区、南部行政新区、西充北部新城、仪陇城东片区、营山北部新城、蓬安凤凰新城等一批城市新区快速扩张,重点镇和新农村综合体一年一变,多点多极的城乡空间布局正在形成。
产城一体 打造宜居宜业现代新城
位于顺庆区的潆华工业集中区,一排排厂房掩映在青山绿树间,一幅产城相融的秀美画卷。到目前为止,潆华工业集中区建成面积已达10平方公里,落户“鑫达”、“日上车轮”、“华塑建材”等知名企业71户,形成了以机械汽配、新型建材为主导的产业园区,解决了近万人就业。
自2007年我市启动北部新城建设以来,已建成城市主次干道20多条,铺设水、电、气管网100余公里,配套建设了学校、医院、公园、防洪堤、变电站等基础设施,潆溪、荆溪片区城市骨架基本成型。
城镇化进程再快,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城市也将是一座空城。主城区依托潆华工业集中区和航空港工业集中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北部新城和江东新城,依托南充经开区、嘉陵工业集中区,高水平打造南充产业新城。其他县(市)纷纷建成了产业园,形成了主导产业,探索出了产城一体、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子。
自2007年以来,南充固定资产投资从200亿元,一跃超过千亿元。
民生改善 提升城市幸福指数
“住进宽敞明亮的电梯房,心情变得舒畅多了。”今年68岁的陈家祥以前居住在顺庆区旧城马道巷棚户区。那是啥环境?陈家祥回忆说,低矮的瓦房,通道狭窄得难容两个人并肩而行,昏暗潮湿的屋里,满是霉味的空气。比破旧形象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落后的基础设施,偌大的南门坝旧城只有一个阴沟,雨天,泥浆淹过脚背。小便用尿罐装,解大便只能去百米外的公厕。不通天然气,居民煮饭只能烧蜂窝煤。
2009年3月,总面积55万平方米的南门坝旧城棚户区改造工程启动,累计搬迁居民6300余户共2万余人。目前,南门新城一期还房竣工,700户像陈家祥一样的居民搬进新房。今年内,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南门新城将全部建成,可还房3500余套。南门坝旧城改造,除了改善人居环境外,配套建设文庙、顺庆府衙及夫子书院,特色商业古街区、大型超市,昔日的棚户区摇身“质变”为现代新城,商贾林立。紧接着,老城区五里店、望天坝等5大片区、150万平方米旧城棚户区和卡口棚户区改造工程陆续启动。
旧城改造是牵动百姓神经的民生战役,钱从哪里来?矛盾如何化解?我市积极探索由政府买单向多方融资转变,撬动企业、社会组织、银行资金投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的多元筹资机制。以南门坝旧城棚户区改造为例,顺庆区创造性地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封闭实施,整体联动”的改造机制,“谁来改”“怎么改”“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等系列难题迎刃而解。
{{item.interpreting_title}}
{{item.area_title}} · {{item.district_title}}
{{item.sell_state_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