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记者在南充市蓬安县长梁乡蔡家渡新村聚居点看到,广场上的柑橘树排列整齐,沿街“小别墅”鳞次栉比。标准化鱼塘边,村民蔡守俊正和几位老人边钓鱼边聊天。“村里的垃圾有保洁员打扫,我们老哥几个天天在这钓鱼,心情好、身体也好。”蔡守俊说,村容村貌改观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越来越多。近年来,蓬安县积极推行“村收、乡运、县处理”垃圾处理办法,使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村收、乡运、县处理
清晨5时,大多数居民还在睡梦中时,家住河舒场镇的环卫工罗端阳已穿戴整齐,去清扫马路。路灯下,只有“刷刷刷”的扫地声陪伴着他。
58岁的罗端阳做环卫工快10年了,他负责的路段靠近场镇农贸市场,垃圾较多。从清晨5时到上午10时,罗端阳都在河舒镇正大街一带来回清扫。
在河舒镇上,像罗端阳这样的村级环卫工还有8名,主要负责场镇生活垃圾的清理。村级环卫工是蓬安县“村收、乡运、县处理”垃圾的重要一环。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就是以前农村、城郊乃至县城环境卫生的真实写照。现在不同了,建立了‘村收、乡运、县处理’垃圾处理体系,解决了垃圾处理难的问题。”河舒镇副镇长徐刚说,以河舒镇为例,该镇20个行政村建立了48个村级垃圾房,配备了9名环卫工。每天,垃圾清运车将各垃圾站点的垃圾运到该镇垃圾压缩站,“打包”后,运至垃圾填埋场。
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花样多
“这是经过净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清澈透明、没有异味,跟自来水没什么差别。”在相如镇龙潭桥村,垃圾处理厂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看到,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在颜色和气味方面与自来水很难区别。
“龙潭桥村的垃圾处理厂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采用了先进的生物膜处理法。”该县城管局局长何长林说,在压缩站处理后的垃圾,被送到垃圾填埋场,首先要经过消毒,再分区填埋。在处理过程中,要进行搬运、铺开、轧平、覆土等作业。每一层垃圾堆积高度达到2.5米后,在其上进行0.25米厚的中间覆土作业,最大程度减少垃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会产生高浓度、有毒有害的液体,即垃圾渗滤液。为防止二次污染,垃圾填埋场底部铺设了0.3米厚的卵石层和纤维膜层,防止渗漏,渗滤液经导排系统进入调节池,通过厌氧、膜生物反应等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再向外排放。”垃圾处理厂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该县垃圾处理厂于2011年6月底建成,占地158亩,目前,已达到日处理垃圾150吨的能力,服务年限为18年。
全封闭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1月6日,在蓬安县河舒镇垃圾压缩站内,一整车垃圾在特制的容罐里,被“打包”成一个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再由清运车运至垃圾填埋场。
“压缩后的垃圾占用的空间缩小到以前的三分之一,避免了二次污染。”蓬安县城管局副局长吕凌云告诉记者。
在垃圾压缩站内,既没有难闻的怪味,也没有散落的垃圾。垃圾运输车辆进入站内,将垃圾倒入压缩池,整个垃圾处理过程全封闭。
“以往,垃圾收集车直接把生活垃圾运往垃圾填埋场,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垃圾掉落、污水渗漏等二次污染。建立垃圾压缩站,避免了二次污染,垃圾压缩后体积缩小,减少了运输次数,降低了清运费用,节约了土地资源。”吕凌云说,一个垃圾压缩站日处理120吨垃圾。
据了解,该县在罗家、兴旺、锦屏、巨龙等地建设了7个垃圾压缩站。目前,河舒镇、兴旺镇和罗家镇的垃圾压缩站已投入使用。
{{item.interpreting_title}}
{{item.area_title}} · {{item.district_title}}
{{item.sell_state_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