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高楼”十分崇拜,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大楼高楼,逐渐成为了各城市之间无形的竞赛。2012年,武汉宣布将原高606米建筑拔高30米争夺中国第一高楼;随后高达66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钢结构开建;紧接着700米高度的山东青岛777大厦开始选址……根据相关统计,排名全球前20位的高楼,10座属于中国;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中有87%位于中国。截至2012年,中国现有摩天大楼470座,在建332座,规划516座。预计到2022年中国摩天大楼总数将达1318座,是美国536座的2.3倍。城市化暗战,以前比的是拆房的速度,拓边的力度,现在又开始比建房的高度。
而在南充,摩天大楼的爆发式生长也于2013年不期而至,从城北到城南,从新区域到老城区,高楼热扩散弥漫。7月初,嘉陵GTC环球金贸中心广告出街,号称打造198米南充第一地标高楼,但“纪录”仅仅维持了二十几天,便被同一区域的中虹国际项目打破,其主楼高度达到了南充前所未有的220米。据笔者统计,目前南充确定将修建180米以上摩天大楼的项目已有4个。此外,知情网友透露,尚未公开的江东王府井项目也规划有高楼地标。根据该网友的描述,王府井项目总投资15亿,总建筑面积约30万方,业态包括国际甲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大型百货卖场、商业天街、LOFT铂金公寓。其中,甲级写字楼38层,主体结构高度为171米,建筑总高度为181米(顶部造型镂空层)。
短短几个月时间,南充的天际线被数次刷新,对于这些商业综合体项目来讲,争夺高度上的优势似乎成为了一种必须,要是没有一座摩天大楼hold场面,都不好意思出来和人打招呼。作为普通的南充市民,笔者为这座城市强劲的发展势头而高兴;但作为一位行业人士,笔者却不禁要产生疑惑,南充真的需要这么多摩天大楼吗?
追本溯源,“高楼热”的出现源于商业地产开发的蓬勃兴起,而这背后又是近两年南充大力优化商业布局使然。以目前在“楼层高度”上最出彩的嘉陵区南虹路为例,作为政府规划中的区域中心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路段沿线集中了数个商业地产项目,在建商业体量保守估计超过35万平米,并且该区域仍有较多土地可供出让,未来几年,待售商业或达60万平米以上。从1993年建区至今,商业落后一直是制约嘉陵发展的短板,嘉陵人曾形容为“买根葱都要去顺庆”。因此,完善商业布局成为了嘉陵寻求新发展主要突破口,各方面政策均对此有所倾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嘉陵的商业发展呈现出了极强的势头。然而,商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并不能靠一味地增加商业体量或追求物理上的“高度”来实现的,甚至有可能出现开发过剩的负面效果。
有人批评耗巨资盖高楼不如普惠民生,有人批评以高楼衡量城市发达程度是暴发户心态,也有人质疑大楼的设计、技术乃至安全性,这些都不无道理。资本逐利的本质无法改变,当摩天大楼在短时间内蔚然成风,我们除了看到表面的“风光”以外,更应该反思所映射的问题。不断攀比建造地标高楼,以及过多的资本流向商业地产开发,对于正在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结构转型,建立安全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南充而言,或许并非佳音。
结语: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之一,摩天大楼曾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与鳞次栉比的高楼相比,健全的社会运转机制,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良好的公众文化素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是现代文明更为重要的特征。背离以人为本的宗旨,一味地求高、求大,无异于舍本逐末。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